溫暖如夏的2015年初冬,讓東南沿海的養殖朋友喜半參憂,冬天溫度相對高點便于對蝦生長,可也容易帶來更多的養殖問題。幾次寒流都沒把東南沿海的熱氣給驅走,就在大家幾乎確定今年已經是個暖冬之時,從大寒開始,連續而來的寒流讓南方人民一天之內感受了冬天的嚴寒。如此大幅度降溫的情況,對我們的南美白對蝦冬棚養殖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而在對蝦養殖中又當如何減少低溫對白蝦養殖的影響?
一、南美白對蝦生物學生長溫度
南美白對蝦是一種廣溫性水產動物,適宜生長溫度18~32℃,生長鹽度為1‰-40‰,而且高鹽度使其對溫度的適應性更強。研究顯示其極端生存溫度可為6~ 43.5℃。南美白對蝦對低溫的敏感性相對于高溫更強,當水溫低于18℃時,對蝦的攝食活動會受到影響,低鹽度水溫下降到9℃之后,對蝦會沉底側臥,生命活動幾乎停止。研究表明,在低溫情況下,南美白對蝦耐饑餓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強,可以在完全停食的情況下存活30天,因此,低溫天氣減少對蝦喂料或者停料,不會導致對蝦饑餓死亡。
二、水溫降低對南美白對蝦的影響
溫度降低對南美白對蝦生命活動的實質為對蝦體內酶活性的下降,對蝦是一種變溫動物,它不同于禽類、畜類和人等恒溫動物,變溫動物能更好地適應環境溫度的變化,但是溫度對南美白對蝦生命活動的影響則同恒溫動物無異,體內參加其生命活動的酶活力會因溫度的降低而活性減弱,消化吸收率下降,溫度突降會觀察到退料嚴重甚至不吃料,即使偶有吃料,也幾乎不生長。而且當溫度低于18℃時,因消耗體內能量及代謝體內物質維持生命,出現負生長,越養越瘦。溫度下降影響較為明顯的是對蛻殼的影響,還有可能導致應激性脫殼,出現大量蛻殼困難的老殼蝦,卡在蛻殼期無法蛻殼,也是不吃料的,容易被判斷為空腸空胃。
三、水溫降低對蝦塘水質和底質的影響
近段時間連續的陰雨天氣和寒流,氣溫越來越低,水溫也隨之下降,很多蝦塘現在已經低于20℃,水體中藻類光合作用減弱并且部分應激性死亡,產氧減少而且耗氧加劇,水體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例失調,水體酸堿度波動幅度增大,伴隨著長時間的低溫高度耗氧,有害藻釋放藻毒素,水體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有害理化因子增多,對于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的對蝦會導致病變,健康的蝦也有可能會出現生理性缺氧和中毒癥狀。水溫大于冬棚氣溫時,底部較高溫水流與上層較低溫水流出現對流,底部有毒物質容易“返底”,大量底部滋生的有害菌如弧菌上浮擴散,通過腐殖質懸浮死藻或有機質被對蝦攝食、粘附鰓部等途徑造成鰓病、腸胃病或中毒現象。而返底更加加劇水變,耗氧極其嚴重。
四、低溫防控與注意事項
1、冬棚保溫。近期要將越冬大棚的棚口全部封閉,不留風口,以免風吹進大棚內降低溫度。水溫太低時(低于17℃),可在大棚內用電熱風機、鐵鍋裝木炭燃燒等方法增加棚內溫度;
2、確保水體溶氧足夠。進風口要通外面,以免棚內密封氧氣稀薄導致缺氧。合理使用增氧設備增氧,最好用鋪底管增氧,特別是晚上最好使用底部增氧,因為鼓風機壓縮的空氣一般也有25℃左右,而用水車式增氧機打起水花容易散熱。此外還可以大功率的燈管照射促進藻類光合作用、使用增氧劑等;
3、穩定水質。用正大水質檢測試劑盒,每隔3天對蝦塘水質進行檢測。根據水質情況全塘潑灑相應有益微生物制劑(水凈寶、速清寶和穩水寶+施美達活化),絡合降解分解耗氧物質,減少環境脅迫,還可以穩定水體pH值、總堿度等理化指標,讓蝦生活的更舒適。針對弧菌比較多的蝦塘,可用益菌寶+施美達活化進行全塘潑灑,防控弧菌對對蝦的侵染。此外,需定期檢測蝦塘水體中鈣、鎂、鉀等礦物質含量,并用鈣速補、鈣鎂晶、鎂速補、鉀速補對其進行補充。鈣、鎂離子是對蝦硬殼的關鍵性物質,促進對蝦快速硬殼,減少病菌侵染的機會,而鎂離子是對蝦體內參與新陳代謝酶的關鍵組成部分,它同許多酶(特別是參與消化吸收的酶)通過螯合作用結合在一起,確保酶活性的最大化,增強對蝦的生命活動,鉀離子對維持對蝦體內滲透壓,增強對蝦抗應激能力和免疫力。
4、喂料管理。每次投料后在認真檢查料臺是否有剩余飼料,在寒冷天氣要少投料甚至不投料,以免剩余飼料敗壞水質。拌料內服水產誘食酵母、健腸寶、維生素C、中草藥、免疫多糖,提高對蝦抗應激、抗病能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