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氣規律看浙江地區南美白對蝦養殖
孫存軍
筆者語
中國人自古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孫臏兵法•月戰》:“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雖勝有殃。”《茍子•王霸篇》說:“農夫樸力而寡能,則上不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茍子所指的“天時”指農時,“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所以,不管是軍事,還是農業,都應該順應天時,本文以浙江紹興養殖重鎮——瀝海鎮為例,和大家聊聊浙江對蝦養殖如何順天時,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2015年浙江上虞瀝海鎮養殖概況
小結
從表中不難看出,大棚模式在養殖成功率、產量和利潤方面有明顯優勢,外塘模式成功率最低且養殖產量低,成本偏高。搭棚養殖的養戶之所以有相對優勢,一方面是搭棚客戶理念先進、養殖技術平均水平也相對較高;另一方面重要原因是搭棚降低了天時對養殖的制約,降低了養殖風險。天時對養殖的制約,主要體現在氣溫和降雨兩個方面,下面筆者將基于歷史天氣數據為你分析區域天氣變化規律。
二、上虞歷史氣溫變化規律分析
1、近年上虞氣溫整體變化規律
規律分析
上圖以2012年為例呈現全年變化趨勢圖,為了更清楚地呈現近年天氣總體情況,筆者也以表格形式列舉了重要養殖階段各年度變化情況,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如下規律:
①.紹興區域外塘養殖周期為4月-10月,溫度呈現兩端低中間高特點,分別與對蝦養殖的放苗期、養成期和收蝦期幾個主要階段緊密相聯;
②.各年份高溫區間基本相同,最大差別12天,一般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總計2個月左右;除2013年日最高溫40℃外,其他年份日最高溫差別不大;
③.放苗期和收蝦期日最低溫可低至10℃,且晝夜溫差較大,近幾年整體規律一致;
2、近年上虞放苗期氣溫變化特點
規律分析
說是放苗期,實際上分析的是放苗后一個月內天氣變化情況。設定放苗時間為4月20日,所以給出4月20日-5月20日氣溫變化趨勢,看看放苗一個月內這個關鍵氣溫是否適宜南美白對蝦生存和生長。從上述四年的天氣變化圖可以看出:
①.各年度放苗期日最低溫均需在10℃以上,此時水溫還是可以保證南美白對蝦生存但是生長速度受限,管理到位成數有保障但是不長;
②.放苗期與高溫期相比,晝夜溫差大,較多時間日溫差在10℃以上,除了2015年外,2011、2012、2014年,放苗后半個月內均有1次以上明顯降溫過程,會造成南美白對蝦生理應激,對其生存是一大威脅,影響苗種存活率;
③.放苗時一定要關注天氣動態,做好防應激和營養強化等管理工作,不能存有賭博的心態。碰到優質苗種,管理差些存活率可能都有保障;但是苗種質量稍弱,或者水質、投喂管理出現偏差時,苗種存活率將不容樂觀。
3、近年上虞收蝦期氣溫變化特點
規律分析
這里定義收蝦期為8月15日-10月30日,這里沒有列出2013年氣溫變化趨勢,從以上4年氣溫變化情況可以看出如下規律:
①.各年份自9月下旬開始,氣溫開始驟降,且晝夜溫差大,較多時間日溫差高達10℃,收蝦期基本會有1-2次寒潮,這對于南美白對蝦生存是一大考驗;
②.各年份收蝦期日最低溫基本在10℃以上,但是2012年日最低溫仍達到了6℃,這對于習慣于拖后賣蝦的朋友來說,無疑是個挑戰。由于厄爾尼諾的影響,近年來天氣反復無常,所以高價固然有誘惑,但是拿到手的才是錢。
說了這么多,可能有人會問“氣溫如此惡劣,那應該如何做生產規劃,何時放苗呢?”其實,在現有苗種退化、土質老化、水源惡化的情況下,外塘養殖已經無力與天氣對抗了,我們要做的就是順天時,減弱天氣對養殖的影響,就是要搭棚養殖,有心的朋友可以發現,從浙江往北,基本都要采取搭棚養殖才能保持養殖的高成功率,上海如是、南通-鹽城如是、山東亦如是。
如果說氣溫變化還不能充分說明搭棚養殖是大勢所趨的話,那么,下面再和大家一起看看近5年降雨的變化趨勢。
三、上虞歷史降雨變化規律分析
1、近年上虞降雨整體規律
我的觀點通過上面的圖表,我們可以發現上虞全年降雨天數還是非常多的,具體規律如下:
①.各年度降雨天數均較多,11年-15年降雨天數占全年天數的比例平均值高達43.04%,15年降雨天數為近年最多年份,高達49.10%;
②.不同年份月降雨天數差別較大,2011、2013年月降雨天數在10天以上的月份相對較少,2014年較多為10個月,2015年最多高達10個月;
③.雖然不同年份月降雨天數有一定差別,但各年度月降雨天數均較多的月份一直沒有變過,分別是6月和8月,前者即長江下游梅雨期,后者主要是臺風期影響;
2、放苗期降雨特點分析
規律分析
通過上述兩個圖表可以看出:
①.各年度放苗期雨天均在10天以上,其中2012、2014年達到17天。平均比例為46%。所以在這種雨水多情況下,外塘放苗一定要重視降雨帶來的水溫波動、鹽度變化、滲透壓調節能力變化等問題;
②.與外塘相比,大小棚戶由于在棚內標苗,所以在苗期蝦子就少“遭罪”,這也是為什么搭棚養殖成功率大大高于外塘養殖的原因之一;
3、梅雨期降雨特點分析
規律分析
梅雨期是長江下游特有的氣候,一般認為:進入五六月份出現連續≥5天的日降水量≥1.0毫米的連陰雨天氣,即認為是“入梅”;進入六七月份出現最后一次≥5天的雨量≥1.0毫米的連陰雨天氣后,出現≥5天的無雨天氣,且以后不再出現≥5天的連陰雨天氣,即認為是“出梅”;綜合上述幾張表格,可以看出如下規律:
①.2011-2015年,入梅時間在5月29-6月19日,出梅時間在7月2日-8月1日,各年度梅雨期天數在30-43天之間;
②.2015年梅雨期日最高溫平均值為28℃,日最低溫平均值為22℃,日溫差平均值為6℃;
③.梅雨期間基本為陰雨微風天氣,但是也可能伴隨臺風等惡劣天氣(如2015年);
④.梅雨期間光照弱,基本未見晴天,藻類光合作用受限制,而此時又屬于早造養殖投喂關鍵階段,需要強化溶氧、底質和水質管理;
4、池塘休整期降雨特點
我的觀點池塘修整對于病害防控、連作障礙導致的礦物元素缺乏等具有重要作用,通過上述圖表的分析可以看出:
1. 2011-2015年,12月和1月平均降雨天數最少,且氣溫低;
2. 2011-2015年1月和12月,各種天氣比例平均值分別為:多云44%、晴20%、陰6%、雨27%、雪3%,無雨雪天氣時間達到70%;
3. 每年12月和1月是池塘修整、曬塘的好時機,而且,池塘休整后天氣低溫帶來的凍土一定程度上可以將致病菌等有害物質殺,因此,一年之中也只有12月和1月是最適合做池塘修整、曬塘工作。池塘休整一定要在年前進行,來年的生產最重要,很多養戶蓄著一塘水坐等今年魚價上漲有時候是得不償失。
四、小結與建議
養殖規劃表說明:
a:大小棚晚季9月份無法購買到混養羅蝦角的客戶,可以在放白蝦苗之前7月份購買羅蝦苗,提前標粗備用;
b:浙江小棚與如東小棚不同,前者只是標粗苗池具有溫棚結構,放大塘后與露天外塘養殖相似;后者整個養殖周期均在溫棚內開展;
c:羅蝦混養針對混養羅蝦數量和規格具有多種放苗方式,此處推薦兩種放苗方式:1)先放羅蝦后放白蝦,且提前一個月先放羅蝦苗,1萬/畝左右;2)混養羅蝦角:提前1個月標粗或直接在市場購買羅蝦角,規格100-200頭/斤,每畝放20-30斤羅蝦角(可根據購買規格酌情調整混養量);
綜上所述
筆者結合區域氣候特點,為養戶朋友整理了一張涵蓋大棚、小棚以及外塘養殖模式的養殖規劃表,供養戶朋友參考,合理養殖規劃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規避養殖風險,提高養殖成功率。針對廣大外塘養戶朋友,做養殖規劃時建議可以從羅蝦混養、魚蝦混養、低密度養殖方面做嘗試,純粹外塘精養或者套養少量魚類在目前白蝦養殖行情下仍是在走鋼絲。
讓養殖更可控是行業發展的趨勢,大小棚也是行業發展的趨勢之一,是養殖進步的表現,我們要做的,就是做時代的先驅,而不要做時代的淘汰者。希望本文能夠對養戶朋友有所幫助,預祝2016養蝦行業實現逆襲!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