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如病毒是引起我市食源性疾病暴發的主要病原之一。入冬以來諾如病毒已多次伺機“發威”。目前雖無大規模集體感染疫情,但個體發病率仍高于平時。
【研究結果】
市售牡蠣諾如病毒污染較普遍
記者從思明區疾控中心獲悉,該中心曾于2013年-2014年底與全國政協委員、食品安全專家李蓉教授團隊合作,針對廈門地區牡蠣諾如病毒污染情況進行檢測,結果表明,廈門地區市場銷售牡蠣諾如病毒污染較為普遍。
研究結果表明,廈門地區市售牡蠣諾如病毒污染水平較高。而分區域分別比較顯示,島內市售牡蠣整體污染病毒水平較島外高,應引起特別注意,而這也可能是與各區域市售牡蠣主要來源存在差異有關。李蓉教授表示,思明區人口集中,且居民購買點多、餐飲發達,應格外重視。
李蓉教授告訴記者,廈門地區市售牡蠣污染情況雖較普遍,但要查清污染源卻并不容易,因為水、食品都有可能傳播,國外就曾發生過冰礦泉水傳播的情況。
李蓉教授分析,這可能與廈門海灣特殊的地理環境、養殖區相對封閉,加上“黑潮”現象影響,海水更新凈化較慢及污染較嚴重等有關。這是因為牡蠣屬于貝類,而致病因子常常喜歡富集于貝類。由于貝類通過泵水濾食海水微藻時,消化腺是其富集外源性致病因子的主要部位,類似諾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甲肝病毒等。當然,也不排除可能與檢測方法的靈敏度間差異有關。
【罪魁禍首】
諾如病毒是冬季腹瀉的主因
李蓉介紹,諾如病毒感染性強,主要經“糞-口”傳播,可通過污染的水或食物傳播,少量(10——100個)的病毒粒子即可引發感染,是誘發食源性胃腸炎最普遍的生物因子之一。據了解,廈門地區存在諾如病毒流行的可能。我市食源性疾病監測數據表明,諾如病毒是本地區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體之一。
廈門市中醫院兒科主任楊一民介紹,冬季感染性腹瀉主要由病毒引起,常見的病毒感染為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目前正處病毒性腹瀉活躍期,而諾如病毒是急性腸胃炎最常見的病原體,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基因多樣且高度變異,傳播力強,容易在養老院、餐館、學校等相對密閉的場所暴發。預防措施上應注意飲食、飲水衛生;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嬰幼兒的奶瓶等飲食用具要及時清洗消毒,保證衛生。一旦出現癥狀者,應及時就醫治療。
【加強監管】
從源頭降低諾如病毒風險
思明區疾控中心專家指出,牡蠣是市民經常食用的海產品之一,由污染牡蠣介導引發食源性疾病的風險性較高,相關部門應該引起足夠重視,采取必要的預防控制措施。
李蓉建議,衛生執法部門應加強對餐飲業的監督執法,加大宣傳力度;海洋漁業部門可加強牡蠣等水產養殖業的監督管理;此外,應加強廈門海域的環境保護,控制城市污水排放。
【專家提醒】
徹底煮熟才可食用
思明區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其實,預防諾如病毒并不難,最關鍵是要堅持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食品安全五要素”:1、保持清潔;2、生熟分開;3、燒熟煮透;4、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5、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諾如病毒耐寒不耐熱,且不耐酸,進食牡蠣等海產品時,一定要煮熟,吃時也可蘸點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