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大米質優價廉沖擊國內市場,迫使國內企業轉型深加工打造全產業鏈自救。湖北福娃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福娃集團”)2萬多畝生態有機稻基地中,還養殖著數量可觀的小龍蝦。等到開春時節,新一年的稻秧被依次種下,稻香蝦肥,便又有了秋收的盼望。
近日,用原生態方式種植、每畝產量僅150公斤的老撾大米進入中國,這是繼泰國、越南后,又一個向我國出口大米的東南亞國家。作為世界最大的水稻生產國,國內大米的價格遠遠高出國際市場,近幾年來我國稻米的進口量卻出現一路攀升。在進口大米的包圍下,國內米企面臨巨大挑戰,如何突圍自救成為當務之急。
“打造稻米的全產業鏈,奠定了企業在湖北乃至全國稻米深加工領域的龍頭地位。”日前,福娃集團副總經理方冰告訴長江商報記者,如今行業面臨改革陣痛期,企業更應根據市場做出有效調整,提高產品質量,發展稻米精深加工。
物美價廉進口米擠占國內米企份額
在整個國內大米市場中,進口米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根據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2015年10月初公布的2016年糧食進口關稅配額數量、申領條件和分配原則,其中大米關稅配額量為532萬噸(其中長粒米266萬噸、中短粒米266萬噸),同上一年持平。而根據海關總署的最新數據,2015年12月中國進口大米39.55萬噸,環比增加24.51%,全年1-12月累計進口大米335萬噸,同比增加31%。
“進口米價格相對較低,廣東賣到1.8元/斤左右,但省內的米出廠價就達到了2元/斤上下。在進口米的打擊下,國內米沒有絲毫還手之力。”方冰告訴長江商報記者,由于近三年來國家逐漸放開大米進口市場,越南、巴基斯坦、柬埔寨、緬甸等東南亞國家的進口米紛紛涌入境內,沖擊大米市場。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市場的米價起伏從根本上說是由全球大米供求的關系決定的,“國際主要大米生產區供給量、大米出口國的出口政策、大米需求量等因素都會影響國際米價。此外,美元價值波動和大宗商品行情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際市場米價。雖然政府會采取一些行動,限制米價過度波動,但是國際市場價格會影響大米進口量及價格,從而導致國內米價市場波動。”
業內人士稱,泰國大米近年來也保持著強勁態勢,泰國香米以較高的品質成國內消費者的寵兒。特別是2015年12月3日,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與泰國商業部外貿廳廳長簽署了100萬噸泰國大米進口合同,使得大米高端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除了部分品類的米質較為上乘,進口米之所以能夠肆無忌憚地在國內市場大量銷售,主要還是緣于與國內大米之間的價差較大,貿易商有利可圖。
“稻米加工看上去簡單,但實際經營過程中困難較多。由于稻米收購價格一直有國家最低保護價,并且每年都在上漲,致使很多大米加工企業不敢加工,或者不敢收購。”方冰提到,對于大米加工企業而言,稻谷的收購保護價、金融部門的支持力度以及國家的宏觀政策都是推動其向前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由于金融機構限貸、非銀機構惜貸,大米加工企業很容易出現現金流問題。稻谷收購價走強,大米市場價疲軟,“稻強米弱”現象讓不少糧食加工企業陷入了困境。
作為一個投資大、利潤小、科技含量低的行業,米企需要在水稻收獲季節的兩個月時間內動用一切可動用的資金,把全年要加工的稻子收購齊備,經分期分批加工后賣出。“這個過程在某種程度上與期貨買賣相似,還要付出稻子水分大量蒸發和老鼠偷吃的成本。很多時候,以私營為主的稻米加工企業老板們,對行情的把握簡直就是盲人摸象。”分析人士稱。
稻蝦共作 發展稻米全產業生態鏈
位于湖北省監利縣新溝鎮的福娃集團,起家于當地一家米廠,后脫胎于“銀欣米業”,20余年來致力于做稻米文章,打造稻米全產業鏈。
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福娃集團的稻米全產業鏈,在產前通過土地流轉打造出一個2萬多畝的生態有機稻基地,并對外輻射30萬畝的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此外,集團還網羅全縣43個合作社,為近30萬農戶提供代育秧、代耕作、代機插、代機收和田間管理的“四帶一管”保姆式服務。產中則高于國家保護價收購稻米,并在產后進行大米深加工,形成一系列以大米為原料的休閑食品。
精米廠先將稻谷加工成大米,后又將大米作為原料加工成米餅、八寶粥;精米加工環節形成的碎米及米皮用來生產糙米卷;米糠用來生產油料,稻殼取代燃煤用來發電;就連稻殼焚燒后的爐灰,也被回收制成建筑材料或用來提取白炭黑,賣給大型鋼廠做保溫材料以及用于福娃房地產制磚。
“打造稻米的全產業鏈,奠定了企業在湖北乃至全國稻米深加工領域的龍頭地位。”方冰告訴長江商報記者,國內大米加工企業準入門檻低、科技含量不高、獲得的利潤也偏少,但是對企業現金流的要求卻比較高,如果沒有全產業鏈,很多環節會難以掌控。例如,前幾年的湖南大米鎘超標事件,使當地很多大米加工企業連帶受到影響。
近年來,福娃集團先后在湖北監利建起6家食品加工廠,并在黑龍江虎林市投資5.7億元,占地500畝,建設了虎林(福娃)工業園。“東北黑土地種植出的大米,無論是質還是量都很不錯,并與江漢區的基地遙相呼應。此外,該園區的布局除了滿足東北地區的市場需求外,更主要的戰略是面向俄羅斯、日本、韓國等國際市場。”方冰提到,“目前福娃集團生產的大米,直接加工銷售的達到七成,深加工后做成休閑食品的大致占到三成。”
同時,還有一部分資金用于擴大稻蝦連作基地面積,實現“稻香蝦肥”。方冰提出:“在‘十三五’期間,福娃將全力打造兩個產業鏈,一個是稻米的產業鏈,一個是水產的產業鏈。以前做有機稻很難,基本要靠企業來補貼,現在通過‘稻蝦共作’形成一種優勢互補的生物鏈,排灌設施得到明顯改善,水稻生產不但可以保本,還可以獲得每畝養蝦純收入3000元以上。”
產業升級 本土米企開啟自救之路
新年伊始,隨著2016年進口大米配額的陸續發放,且正值春節消費旺季,進口米以低廉的價格逐漸由大米主銷區向主產區蔓延。
向健軍告訴長江商報記者,春節期間,米市迎來傳統的消費旺季,在節日氛圍的渲染下,國內大米需求短期內會有所增長,需求增加就會帶動米價爬升。節后隨著院校開學、民工返城,市場大米批量需求或會有所上升,所以預計春節前后,米價整體維持穩中有升的趨勢。
上半年農戶手中余糧量偏少,米企庫存量低,稻漲米不漲的狀態讓米企更加難以持續生產,借此像越南、巴基斯坦、泰國等低價進口米將會更加擠占國內大米市場份額。
“進口大米相對國產大米一般來說質優味美,并且由于我國大米價格未能實現完全市場化,進口大米的價格優勢在擴大。”向健軍提到,對國內大米而言,進口大米的強勢,一方面能豐富國內大米市場品種,倒逼國內米市改革,提升大米整體質量;另一方面進口大米也會對國產米帶來沖擊。
面對進口大米的沖擊,向建軍為本土米企給出了指導意見:改進大米生產加工工藝,提升國產大米質量和口感,順應消費升級的趨勢;轉變傳統的以小米廠為主的加工方式,向規模要效率;有能力的企業,可以向上下游兩端延伸,通過產業鏈一體化降低成本,提高大米讓利空間。
“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把稻米加工微利產業做成了利潤豐厚、產業延伸、前景廣闊的大產業。”福娃集團財務部總監謝松勇也表示,福娃集團通過深挖土地經營效益,加快土地流轉速度,擴大規模經營面積,同時轉變糧食經營方式,實施訂單收購、優質優價,對種糧大戶盡可能實現上門收購,并推進糧食深加工,增加糧食生產附加值,確保種糧農民增收得以實現。
“對于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大米幾乎是每日必需的食物,那么,就不能把它做成奢侈品。”方冰稱,隨著大量進口大米涌入國內市場,行業面臨改革陣痛期,企業更應根據市場做出有效調整,提高產品質量,發展稻米精深加工。
對國內大米而言,進口大米的強勢,一方面能豐富國內大米市場品種,倒逼國內米市改革,提升大米整體質量;另一方面也會對國產米帶來沖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