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向冰報道 10月19日,江蘇省政府召開全省海洋與漁業工作會議。副省長黃莉新在會上指出:到2010年,全省海洋經濟總產出和增加值,將分別達到2000億元和500億元,海洋經濟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將達到1.72%。
以省政府名義組織全省海洋與漁業工作會議,在這江蘇省尚屬首次。由此可以看出,江蘇省正在以實際行動,由沿江轉身向海。特別是確定到2010年的總目標,充分展示了江蘇省“志在海洋”的強烈愿望與追求。這對于江蘇實施“新一輪沿海開發”,找到蘇北、蘇中沿海地區經濟騰飛的結合點,推動沿海產業化,縮短蘇北、蘇中與蘇南地區經濟差距,在全國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意義深遠。
江蘇省副省長黃莉新指出,沿海開發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子孫的大事,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海洋主管部門要自覺利用手中的各種杠桿,參與宏觀調控,對符合國家法律和政策要求,以及符合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建設項目給予大力支持,為地方的經濟建設作出積極貢獻;對海洋開發中出現的各種違法的、不科學的因素,把它們引導到科學發展的軌道上來,確保海洋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圍繞建設國際性海濱城市、現代化港口工業城市、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標,全方位推進沿海開發,海洋經濟成為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2006年,全市實現海洋產業總產值260億元,海洋產業增加值100億元,增長均在20%以上。”連云港市副市長趙建華說。
“以打造沿海漁業百億元產業工程為抓手,大力推進沿海漁業經濟結構調整,通過重點發展高效漁業、質量漁業、加工漁業、外向漁業、休閑漁業等,沿海漁業經濟實現了新發展。今年底預計全市漁業總產值可達120億元。可以說,漁業已成為鹽城市農村經濟的優勢產業。”鹽城市副市長陳還堂說。
“保護好海洋環境是保障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南通市‘十一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中,將海洋資源、海洋經濟與環境保護擺上了重要位置。在全市海洋功能區劃中,對沿海工業集中布局,使臨海工業排水做到集中、達標排放。將‘環保優先’融入沿海開發的全過程,很好地促進了南通市沿海經濟可持續發展。”南通市副市長張慶平說。
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掌握方向的江蘇沿海三市,邁出實施新一輪沿海開發的關鍵一步:解放思想,轉身向海。
南方漁網編輯:歐陽洋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海捕產品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