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海洋工廠化三文魚封閉循環水養殖系統
從春節前至今,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一直在開展著“清源”行動,在做好水產品質量監管工作同時,也在向外展示著煙臺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昨日,記者從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近年來,煙臺不斷提升現代漁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水平,建設“海上糧倉”,促進全市現代漁業持續健康發展。2015年,煙臺生態養殖水產品產量124.9萬噸,占全市水產養殖產值98.4%,海水工廠化養殖無論是規模還是養殖產量,都約占全國1/6,而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數量居全國地級市第一。
海水工廠化養殖產量2.8萬噸,占全國1/6
在我國,說起煙臺,水產業界都知道煙臺市的實力,他們往往會豎起大拇指,而無論是煙臺市的水產養殖技術,還是養殖規模,在國內也是首屈一指的。有人不禁要問:“煙臺市的水產養殖實力有多強呢?”你可以從一組數字感受到。
昨日,記者從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2015年,煙臺市海水工廠化養殖面積達到350萬平方米,占全省35%、全國17%;產量2.8萬噸,占全省1/4、全國1/6;主要養殖品種包括牙鲆、大菱鲆、半滑舌鰨、大西洋鮭、對蝦、刺參等名優高效品種。
工廠化養殖具有占地面積少、單產高、經濟效益好、操作自動化、受環境影響小、可持續生產等優點。市海洋與漁業局有關工作人員說:“工廠化養殖產量僅占全市海水養殖總產量的2.3%,產值卻占海水養殖總產值的12.3%。”
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數量居全國地級市第一
“要想進行海水工廠化養殖,沒有過硬的技術支持是萬萬不行的。”煙臺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楊明介紹。要想養出好魚、健康魚,而沒有好的養殖水環境是不行的,而目前,煙臺市的水產工廠化養殖主要依靠的是全封閉循環水方式。
據了解,煙臺全封閉循環水養殖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與傳統海水養殖業相比,每平方米可節電69%、節煤93%、節水90%以上。應用漁業物聯網技術和水質在線監測技術的企業達到16家,基本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養殖水環境可控。
在工廠化育苗方面,煙臺育苗企業1600多家,育苗水體200多萬立方米,成為全國重要的水產苗種生產基地。東方海洋、萊州明波、海陽黃海三家企業被農業部確定為全國現代漁業種業示范場。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7處,數量居全國地級市第一。
2015年,煙臺培育刺參、海帶、三疣梭子蟹、貝類、蝦類和魚類等各類水產苗種4000多億單位,占全省70%、全國14%;實現產值26.9億元,同比增10%。
建人工魚礁場有效緩解近海漁業資源衰退
煙臺生態養殖按生產方式不同,除工廠化養殖,還有深水網箱、標準化池塘、淺海筏式、底播增殖。其中,2015年,全市淺海筏式養殖產量87.7萬噸,占全省32.5%、全國13%;面積155.2萬畝,占全省1/2、全國1/5。
2015年,煙臺底播增殖設施漁業產量25.2萬噸,面積71.6萬畝,產值73億元。“十二五”以來煙臺累計投入放流資金1.69億元,在萊州灣、丁字灣、套子灣等重點海域和門樓水庫、棲霞庵里水庫、龍口王屋水庫等水源地增殖放流魚、蝦、蟹、貝、參等14類苗種55億單位,為漁民增收15.6億。全市建設人工魚礁場43處,礁區規模300萬空方,成礁面積3000公頃,基本建成萊州灣東部、長島廟島群島、芝罘崆峒島、牟平養馬島等近海4個人工魚礁帶和長島南北長山島、萊州灣芙蓉島等20群人工魚礁場,有效緩解近海漁業資源衰退趨勢。
標準化池塘方面,2015年,全市標準化池塘面積17.5萬畝,產量8.5萬噸,產值9.6億元,其中海水面積14.1萬畝,產量6.4萬噸,產值7.2億元;淡水面積3.4萬畝、產量2.2萬噸,產值2.4億元。
楊明介紹,“生態的養殖模式、先進的養殖設施,都保證了煙臺市水產品質量的安全,促進了煙臺市現代漁業持續健康發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