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下午,安慶漁民余來寶將船收了回來停靠在岸邊,3月1日開始長江安慶段進入禁漁期,此后的4個月內他將不再下江捕魚。當天下午在安慶漁港碼頭,安慶晚報記者看到漁民們陸續將漁具搬上岸,禁漁期間“江中無漁船、水中無漁具、市場無江魚”,漁民們將停止所有捕撈作業,一直持續到6月30日。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禁漁期開始的時間提前了1個月,禁漁時間也相應延長了1個月。此舉對漁民生活會產生何種改變?對長江漁業資源的恢復又有何影響?安慶晚報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禁漁影響生計
不禁打不到魚”
43歲的聞兵是大觀區十里鋪鄉袁江村的一名漁民,從小生長在漁船上的他,眼見著長江里的魚越來越少、越來越小。在聞兵的記憶里,小時候一天里多的能捕撈到一千斤的魚,而現在運氣最好的時候也不過幾百斤,這樣的落差讓他的心里很不好受。
所以一提起長江禁漁,聞兵的心里頗有些矛盾:“禁漁影響生計,不禁又打不到什么魚”。權衡之下,他還是愿意支持“禁”。
長江安慶段季節性禁漁制度始于2002年,今年是第15個年頭。作為與長江魚類打交道最多的人群之一,聞兵對于禁漁的感觸更顯直觀。雖然長期以來長江漁業資源處于不斷衰退之中,但每年禁漁前后的反差還是很大。“禁漁期間正是很多魚類產卵的時間,禁漁幾個月以后,明顯能打到更多的魚了。”聞兵說。
“今年禁捕期有4個月,對我們漁民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因為禁捕期每人只有幾百元的補貼。”聞兵說,禁漁期間他除了補網、修船,再不會其他的工作。
據了解,如今安慶眾多漁民中,大多數都是和聞兵差不多年紀甚至更為年長的,打漁的手藝多為世代相傳,但再往下一代,大家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讓子女從事其他的工作。聞兵自己有3個孩子,大的兩個現在都出去打工了。究其原因,聞兵告訴安慶晚報記者:“總體來看魚還是在減少,基本上是靠天收,而除了打漁我們再無其他技能,不希望下一代還過這樣的日子。”
減緩漁業資源衰退
的“治標”之法
有資料顯示,長江生態一直遭遇多方面的致命威脅。酷捕濫撈、污染加劇、航運活動以及沿江工程建設等等,對生態系統帶來了不可逆的影響。上世紀末以來,長江漁業資源大幅減少,長江里的白鰭豚、白鱘等5大珍稀水生動物已經難得一見,其他水生動物種群數量急劇下降。
漁民王根德從小就跟著爺爺出船捕魚,他現在既是大觀區漁民專業合作社的社長,同時還承擔著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機構長江漁業資源監測任務。1994年起,王根德開始監測螃蟹、刀魚和四大家魚,面對今昔現狀的對比,王根德沉默了一會,苦笑著搖搖頭,說了三個字:“沒法比。”
不過王根德也承認,禁漁效果還是明顯的,否則長江的漁業資源惡化得更快。
安慶晚報記者從市漁業局了解到,雖然沒有專項的禁漁期數據監測,但總體來看禁漁還是減緩長江漁業資源衰退的有力措施。加上禁漁期間開展的增殖放流等活動,對漁業資源保護有一定的“治標”作用。但如果想要“治本”,還是需要從改善長江整體的生態環境入手。
據市漁業局局長蔣澤球介紹,今年禁漁期時間提前1個月的原因,正是來自相關專家的調查。近年來,農業部組織水產專家對我國各大江河漁業資源進行了摸底,發現三月份正是魚類懷卵期,四五六月是排卵期,過去從四月份開始禁漁,導致大量種魚打撈上岸,反而影響了魚類的繁殖。
三省聯合執法
禁漁期外仍需規范
就在今年禁漁期開始之前,2月26日上午,江西九江、安徽安慶和湖北黃岡的漁政行政執法部門共同簽訂了《長江贛鄂皖邊界水域漁政機關長航公安局九江分局關于加強漁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執法合作細則》,贛鄂皖三省漁政、公安部門首次聯合執法,將更加有效地打擊涉漁違法犯罪分子。
采訪中漁民余來寶和聞兵都提到,其實對魚類資源破壞最大的,還是屢禁不止的“電魚”等違法行為。
據了解,目前禁漁制度僅對捕撈時間和一些破壞性大的捕魚工具進行了限制。漁民們呼吁更多的,則是禁漁期以外的捕撈管理,如捕撈量、捕撈規格、捕撈種類等能否也有科學規范。
對于一些非法捕魚行為的打擊和處理,大觀區漁政漁港監督管理站站長何廣勝告訴安慶晚報記者,無論是平時還是禁漁期,他們都將絕大部分精力投入其中,但由于這些違法行為多發生在夜間及偏僻地段,管理起來還是有些難度。
考慮到今年禁漁期時間更長,我市漁業部門加大了監管力度。3月1日上午,我市開展2016年長江禁漁期漁政同步執法巡查行動,并檢查了周邊的野生魚館等,接下來漁業部門還將在禁漁期間定期和不定期地進行巡江及檢查。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