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磚頭哥從面上推拷了影響臺灣泥鰍成活率的幾個主要原因:開口,寄生蟲和脹氣病。今天磨磨嘴皮,與大家從點上聊聊第一個關鍵的因素-水花的開口關。為什么?因為水花是最脆弱的階段,在從卵黃轉自然覓食的頭3天是決定泥鰍能否過渡成功生存下來的"命門關"!環境和合適的營養適配不當必死無疑?!你深扒了嗎?那開口要注意那些方面的因素?
一,造水!?
一池"鮮、活、嫩、爽"的水才是泥鰍的天堂。造好:她則包容了各種微型浮游生物及富含各類營養元素,是幼嫩泥鰍水花食物倉庫。可以考慮這兩個方面:
1,造水所用的材料:傳統習慣用雞糞培水,優劣自選,但雞糞很難完全分解,如果發酵不足極大部分都變成了廢物遺留在池塘底,一旦條件足夠就成了蟲菌的“溫床”,對水花是極大的危害,當下已經有了很好的造水類產品了,思維不要總是局限在傳統中,像現在的蟲酵素(發酵飼料)類產品就是腐熟過后的優秀替代品,在水中易分解,也易被水體的微生物利用,肥水也快。偷偷的告訴大家,這樣造水避免了單一藻類過度繁殖,間接PH嚇著了泥鰍水花。
2,造水的時間:春季陽光充足,溫度上升階段,培水快,從進水到輪蟲長出來只需要3天左右的時間,所以建議在投苗前3天做水,如果早了輪蟲太大不適合泥鰍花口徑,泥鰍花只能眼睜睜看著吃不了;如果遲了,泥鰍花下塘后沒有餌料生物,活活餓死。又偷偷告訴大家,泥鰍花是餓死的。
二,深扒泥鰍
“斷奶料”:從卵黃到覓食,"斷奶"面上下功夫,要注意營養的搭配和餌料口徑的均衡及投喂管理。
1,營養全面,寶寶的體質才更好,抵抗力也更強。營養搭配建議從幾個方面綜合考慮:天然餌料(藻/菌)+人工餌料(魚美)+營養品(維生素氨基本)+保健品(破壁酵母)。
天然餌料就要注意適口性,把握好造水的時間。人工餌料推薦“魚美”,主要成分黃豆粉,既可以成為水花的生物餌料直接吞食作為營養,也可以培育養殖水體中的浮游動物。建議每畝300g_500g/次使用。
2,投喂管理:剛下塘的前三天每次投喂量一定要足夠,每天投喂次數3-5餐為好。
三,保持水的新鮮度和穩定性
投喂管理里面說了前期投喂盡量量足,因為我們摸不清楚到底多少夠水花吃,所以這時候多好過于少,可多了剩下的殘餌破壞水質怎么辦?配上不優質的em菌,光合菌,破壁酵母一起用,可以減少對水質的污染,并且可以保持水體的嫩度。春季的天氣不穩定,要注意溫度的穩定影響到水的穩定性,嚴防水花氣泡病。也可考試合理使用現在的溶氧監測預警工具,防范于未然,助泥鰍錦上添花。
秘密就不是大家知道的,只有因地因時分析。要深入?單挑。一家之言,不以為信,只供茶聊。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