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東山縣超賢養殖專業合作社內車來人往,有的將成品涂魚運過來,有的裝車運往外地市場銷售,有的精心包裝后準備空運“北上廣”等大城市。董事長何超賢說:“從灘涂地登上高端餐桌,神奇的涂魚幫助許多人走上致富路,也增強了我們的發展信心!”
現年50歲的何超賢出生于灘涂資源豐富的東山縣埕英村。高中畢業后,他就開始承包灘涂養蝦,雖然賺了點錢,卻經歷幾起幾落。特別是1993年,當時的養蝦行情不好,愛琢磨的何超賢時常漫步于蝦池邊思考如何轉行。有一天,干涸的排水溝里有幾條黑魚從淤泥中鉆出。“幾乎沒水,也能存活,真是神奇!”好奇的何超賢順勢將那幾條魚扔到自己的養殖場里。兩周后,水缸里竟然多出了好幾十條小魚。向長輩請教后,他才明白這種黑魚在當地叫涂魚,學名為中華烏塘鱧,是一種名貴的海產滋補魚類。當年,何超賢把那幾十條涂魚養大后拿到市場上去賣,發現很暢銷,而且價位不低。于是,他決心轉行養殖涂魚。
除了在村前灘涂尋找涂魚親本外,他還北上閩東、浙南,南下“兩廣”選購涂魚親本,最終從廣西防城港購回了一批涂魚親本,與東山本地涂魚進行雜交育苗喜獲成功。何超賢還聘請廈門大學教授作為中華烏塘鱧可控生態養殖技術項目的顧問,他的育苗場也發展為3000多平方米、設備先進的專業育苗場。
苗育成了,養殖技術攻克了,市場有了,但如何把這條魚做“大”?當地有幾千畝灘涂,幾百個養殖戶,何超賢決定走合作致富之路。他向養殖戶們優惠(或賒欠)提供魚苗,提供技術指導并按市場價負責成品收購,讓大家解除后顧之憂,轉養涂魚。
該村的鹽工何耀玉2007年承包了6畝蝦池養涂魚,第二年就賺了10多萬元。隨后,何耀玉擴大養殖規模達18畝,全身心投入養殖,年年喜獲豐收,最多一年賺了90多萬元,成為當地涂魚養殖大戶。
與何耀玉一樣的養殖戶越來越多,如何發揮這些養殖戶的合力呢?2009年,東山縣杏陳鎮中華烏塘鱧養殖協會成立,何超賢當選會長。目前,該協會已有會員120人,養殖中華烏塘鱧2000多畝,年產值6500多萬元。當地的蝦池租金也漲了20多倍,既增加了村集體收入,還帶動了當地養殖、包裝、運輸和營銷等近千人就業致富。
涂魚肉質鮮美,富含蛋白質,具有藥用價值。如何登上更多群眾的餐桌和城里的宴席,讓涂魚變得“高大上”才是致富之路。于是,何超賢成立了東山縣超賢養殖專業合作社,主推中華烏塘鱧。他收集了許多民間食譜,經過反復試驗,推出了淮杞中華烏塘鱧湯、冬蟲夏草燉中華烏塘鱧、中華烏塘鱧豆腐等一系列食譜。為每箱魚配上食譜,通過空運銷往“北上廣”等大都市,陸運銷往沿海大中城市,涂魚成功登上高端餐桌,深受消費者喜愛。
作為東山縣政協委員,何超賢說:“杏陳鎮的這片灘涂非常獨特,是東山島唯一能養活中華烏塘鱧的地方,福建與之類似的地方也很少。我正在走訪專家,準備寫一份關于保護這片灘涂的提案,讓中華烏塘鱧成為東山乃至福建的一張名片!”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