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非魚作為世界水產業重點培育的淡水養殖魚類,由于其適應性強,繁殖速度快,抗病力強,被譽為未來動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從1976年開始羅非魚已經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世界性推廣養殖的魚類。
羅非魚是我國主要的養殖水產品和出口品種,2014年我國羅非魚產量約為155萬噸,占據世界總產量的40%,其中出口40.84萬噸,并且在2015年出口量增長了約3%。目前已然形成“種苗、飼料、加工、制冷、儲藏、包裝、運輸、出口”一條龍式羅非魚產業鏈,解決了大批待業人員的就業問題,幫助農民脫貧致富。近年來由于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羅非魚國際市場行情并不穩定,出口美國和歐洲等市場的產品質量標準不斷提高,國內羅非魚養殖的風險不斷加大,打擊了廣大養殖戶的養殖積極性。本文結合羅非魚在2015年的生產和貿易狀況,梳理回顧下整個行業形勢,同時展望羅非魚產業未來的發展,以幫助我們做出更為準確的研判。
出口:市場多元化取得新進展
我國羅非魚是嚴重依賴出口的品種,2015年,美國仍然是中國最重要的羅非魚出口市場,其它出口市場集中在亞盟、拉丁美洲和非洲等地,出口量相對要遠遠低于美國市場。為解決出口單一的問題,中國的出口商一直在努力開拓出口市場,特別是歐盟市場,在美國市場受阻之后,國內出口商開拓、擴大歐盟市場的迫切感越來越強。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非洲躍升為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市場,不過其進口的羅非魚產品以條凍等粗加工產品為主。
美國市場不景氣,歐盟情況復雜,俄羅斯遭受貿易制裁,日本市場低迷,東盟貨幣不穩定等因素,造成了世界幾大主要市場狀態萎靡,同時也制約了我國水產品的出口增長趨勢。從過去五年羅非魚的整體價格走勢來看,銷售額的增加率遠低于成本的上漲比率,從而導致羅非魚養殖產業利潤連續下降。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羅非魚出口量為27.3萬噸,出口額9.05億美元,出口量與去年同期相比雖然有所增加,但是出口金額卻出現下降。從2015年我國出口的主要國家來看,美國和墨西哥主要兩大出口國的比例下降,歐盟比例上漲,由此可見市場多元化有所提升,這對于經營者來說無疑是積極的轉變。盡管目前我國的羅非魚產品仍嚴重依賴美國市場,但在開拓歐盟、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工作上已取得眉目。目前,海南有三家企業擁有ASC羅非魚認證資質,預計2016年海南出口到歐盟的羅非魚產品比例將持續增加。
展望:未來羅非魚產業將如何發展?
盡管目前國內的羅非魚行業面臨諸多問題,特別是出口受阻導致行業長時間的低迷,甚至還有可能影響到開春養殖戶的投苗積極性,但作為擁有完善產業鏈的品種,只要我們“內功”、“外功”一起練,羅非魚行業依然大有可為。
1、生產:規范苗種生產,推廣健康養殖,維護羅非魚市場秩序。對苗種質量要實行監管機制,通過市場化運作,逐步淘汰不合格苗種場。注重生態環境,推廣健康的新型養殖模式,控制養殖規模,有效提高產品質量,合理規避病害,促進養殖生產的標準化、規模化和多元化。控制飼料成本,提高飼料效率,研發新型飼料保證飼料系數的同時,增加羅非魚肉質品質更為關鍵。注重病害防治,其中羅非魚鏈球菌病是養殖成敗的關鍵,應通過對水質的調控,養殖模式等技術對重要病害進行有效防控。
2、品質:食品安全是我國羅非魚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前提,推動可操作的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可以有效提升我國的競爭力。進一步推動國際認證,大力加強最佳水產養殖規范(BAP)和可持續海鮮水產品(ASC)的國際認證,提高羅非魚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3、品牌:在保證品質的基礎上,打造我國的羅非魚品牌,提升產品形象及提高出口利潤。與其它新興羅非魚出口國相比,我們原有的低價等優勢已經越來越弱,唯有在品質和品牌上做文章,才能維持我們的出口市場份額及出口利潤。
4、銷售:出口方面,主動和國際市場接軌,并引導國內養殖跟上國際市場的變化,堅持走出口多元化的路線。內銷方面,2015年出口受阻后,倒逼加工廠再次把目光轉向內銷。羅非魚行業具有產業規模大、加工產業發展成熟的優勢,關鍵是要提高消費者對這條魚的形象,同時發揮其價格低、營養價值高的優點,利用羅非魚新的飲食文化解決我國羅非魚產品消費觀念。
總體來說,羅非魚作為我國重要的養殖和出口品種,盡管現階段遇到發展瓶頸,但趨勢是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并且逐步邁入可持續性發展的道路。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