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一養殖基地建立智能魚塘管理系統 實現手機遙控自動投喂
這臺自動投飼機“貌不驚人”,但效率極高。
伴著自動投飼機“嗡嗡”的聲響,飼料從拋料盤散出,撒入魚塘,魚兒從四面八方圍攏過來,露出小嘴爭搶美食,原本平靜的水面也變得喧鬧起來。
2月26日上午,記者在誠一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南沙養殖基地見到了這有趣的一幕。據養殖基地相關負責人鄭小林介紹,這看起來并不起眼的自動投飼機,其實是一臺“智能機器人”,讓他們邁出了現代化養殖的第一步。養殖基地同步建立了智能魚塘管理系統,通過手機或電腦,足不出戶就可以給魚兒喂食,初步實現了以人工為主的傳統養殖業向智能化發展的創新。據了解,“養魚機器人”投入使用一年來,投料成本節省了近300萬,原來一個養殖工人只能負責50畝水面的魚塘,現在可以負責約320畝,生產效率足足提高了6倍。
大容量儲料塔解放勞動力
在誠一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南沙養殖基地,一個個不銹鋼的大型儲料塔分列在魚塘兩側,別看外表不起眼,鄭小林告訴記者,這些可是魚兒們的美食倉庫。記者走訪了解到,去年2月,該基地購入了83臺自動投飼機,平均每個魚塘配置了一臺。眼前容量為2.8噸左右的儲料塔就是自動投飼機的組成部件之一,除此之外還有位于魚塘中心的拋料盤和一個控制箱。
誠一水產的鄭部長在操作自動投喂系統,在儲存缸內的飼料會經過管道到達水池中間的喂養點進行自動投喂。
誠一水產基本全面覆蓋了自動投喂系統
與傳統的投飼機不同,自動投飼機的儲料塔容量大,可直接使用散裝料。也就是說,基地從供貨商購買散裝料后,供貨商會直接通過罐裝的散裝飼料車運輸過來,到現場后直接用管道將散裝料輸送到儲料塔中,便捷環保。再加上儲料塔容量大,40畝的魚塘一天平均用料1噸左右,輸送一次可以使用兩到三天。
鄭小林說,以往因機械限制,只能使用袋裝料,不僅在運輸方面需要人工搬料,基地里的養殖工人每天的工作時間大部分都消耗在開包裝倒料的過程中,高峰期一天要拆倒40包袋裝料,沒法顧及其他,每個人平均只能負責50畝水面的魚塘,多了就忙不過來。有了自動投飼機,一年下來,不僅節省了包裝袋費用、搬運費及倉儲損壞費用近300萬元,養殖工人也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一人看護水面達到320畝,效率提升了6倍,工人也可以更專注于水質水溫等情況的觀察。
360度喂料魚兒吃食不用搶
記者在魚塘看到,隨著自動投飼機啟動運作,飼料從旋轉的拋料盤中散出,撒向正在水底下游弋的魚兒。鄭小林指出,這種360度全方位的給料方式,非常有利于魚兒規模化生長上市。原來,傳統的投飼機采用的是在岸邊供料,供料范圍呈扇形,拋灑距離近,容易導致魚群吃飼料時搶食厲害,造成水域中各個水層的魚采食不均,以至于生長不齊。
誠一水產的鄭部長在介紹自動投喂系統
自動投喂機向四周投喂飼料,改善了以往扇形投喂的缺點。
“同一批魚,因搶食會造成魚的重量不一致,在上市的時候我們只能夠采取分批上市的方法,因為重量輕的魚常常賣不上價格。”鄭小林說,這樣一來,養殖的周期拉長了,盈利自然也就相應下降。
而自動投飼機在水域中心供料,拋灑直徑達40米,相當于6臺傳統投飼機的工作效率。分布在各個角落的魚兒都有美餐可以享用,避免了魚群集中搶食和各層水質魚吃料不均的現象,確保成魚上市時每條魚的重量整齊。
足不出戶也可給魚兒喂食
據悉,在增加硬件設備的過程中,該基地還建立起智能魚塘管理系統。自動投飼機可以設置多個時間供料,每天最多可以設置四個時間段,每次輸料時間根據魚種投放密度、魚群每天的采食量而定。在此基礎上,該基地又開發了智能魚塘管理系統,通過電腦或手機與控制箱連接,隨時隨地均可更改魚兒的喂食時間和飼料量。
鄭小林舉例說,由于魚兒在下雨天的時候不吃食,假設在10點半的時候開始下雨,哪怕是11點半的時候雨停了,傳統的解決方式就是養殖工人在中午11點半這一餐就不喂了。有了新系統后,負責人就可以在雨停后操作手機中的平臺,給魚兒喂食,既省心省力,也不影響魚兒的生長。
“機械化只是養殖基地實現現代化邁出的第一步。”鄭小林表示,目前他們正在不斷完善智能魚塘管理系統,并著手建立中控室,爭取在自動投飼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實現溶氧檢測等。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