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鰻鱺是一種在北美東岸發現的降河回游產卵魚類,分布于美國、巴拿馬、西印度群島、加勒比海等海域。它有一個蛇形身體及一個細小尖銳的頭部,背部為棕色而腹部為茶黃色,牙齒銳利但沒腹鰭,與歐洲鰻鱺十分類似,但兩者染色體及脊椎骨數目都不相同。
資源豐苗價低潛力大
鰻魚營養豐富,有滋補強身之功效,被人們視為“水中人參”。2015年,我國累計出口活鰻5720噸,創匯11758萬美元,平均出口單價20.56美元/公斤,鰻魚是我國養殖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中高檔淡水養殖品種之一。
目前,全球鰻魚人工繁育技術還沒有突破,只能靠野外捕撈天然鰻苗,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大量引進日本鰻苗發展日本鰻養殖。現在天然鰻苗資源越來越少,日本鰻苗捕撈連續四年欠收,受日本鰻苗種供應不穩定、苗種價格飆升過高影響,不少國內養殖生產企業經營困難,甚至部分烤鰻加工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
美洲鰻鱺在福建已經養殖了十多年,基本試養成功,它的養殖管理方法與日本鰻魚相似,可投喂專門的鰻魚飼料。雖然長速慢一些,但鰻苗資源豐富,價格低至幾元/尾,可以大幅度降低養殖成本,具有一定的市場發展潛力,近年來廣東地區開始興起養殖美洲鰻鱺。
防潛逃避刮傷細管理
放養優質鰻種是養殖成功的前提,優質鰻種必須具備以下幾個方面:規格整齊,無雜苗;鰻種的豐滿度大,體表光滑,背部墨藍,腹部潔白;無病害,無外傷,活動和攝食能力強;當年養成的鰻種質量最好。
投放鰻種的密度可以根據養鰻場投苗計劃、現存池鰻魚、總水面積,同時考慮技術、水質等條件決定,原則上是寧稀勿密,防止高密度帶來的易發病,尤其是夏天氣溫高容易得腸炎。
美洲鰻鱺對水流敏感,喜歡逆水游動,擅于潛逃,碰到水泥池凹凸不平的地方容易刮傷得水霉病,因此養殖池墻面要粉刷光滑,棱角鋒利的東西不要放在池子里,清洗池時需要格外細心謹慎。
美洲鰻鱺容易得脫粘、紅頭敗血綜合癥,發生脫鱗、全身通紅現象。在仿生態的井水及水泥池中,鰻魚因為難從“水土”中獲得許許多多的未知“因子”或處于應激狀態,這時第一道防范屏障皮膚粘液脫落或稀少,寄生蟲就容易乘虛而入導致爛身而死。
為防止美洲鰻鱺脫粘而死,多位美洲鰻鱺養殖戶總結經驗告訴記者,培苗在水泥池進行,之后再放土塘養殖效果會更好,平時需保持水質清新,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操作和藥物應激。
新品種搶市場前景好
美洲鰻鱺吃料猛,尤其是養殖第一年投喂得更多,飼料是最大的支出成本。現在1噸鰻魚料價格約1.3萬元/噸(即6.5元/斤),養殖戶告訴記者,一斤飼料大約增重半斤,即每斤鰻魚單飼料成本就需要13元左右。苗種價格雖然比日本鰻苗便宜一些,但一尾也需要幾元錢,考慮苗種折損率,苗價成本會更高。加上人工、水電、藥劑,總成本在25元/斤左右。今年整體水產品行情不是很好,現在加工廠收購價5.2萬元/噸(即26元/斤),只是保本微利。美洲鰻鱺作為新品種,市場上供應量比較少,隨著市場行情的好轉,美洲鰻的價格會隨之上漲,可以在國內鰻魚市場上搶得一席之地,業內人士看好它的發展潛力。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