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5:13
各位看官大家好,今天主要給大家分享養蝦人常問的一些技術上的問題,從蝦苗到成品蝦這個過程應該如何選好的蝦苗,養出好的成品蝦;凱哥主要從以下6個方面來聊如何養好蝦,如何為蝦工蝦農謀福利,希望您喜歡!
1如何判斷蝦苗成活率?
正確判斷存活率對于養殖前期有效管理投喂量很重要,正確估算存活率,精確確定投喂量,是既保證前期對蝦有效生長又有效預防急性肝胰腺壞死(AHPND)的關鍵。通常人們習慣通過觀察對蝦的攝食量、活動情況或者死亡數量來大體估計存活率,例如飼料消耗總量、每天吃料量變化等方式,但這種估計很不準確或者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得出結論,難以精確地指導生產。準確的存活率估算應通過抽樣來進行計算。養殖期存活率的抽樣計算有不同的方法可以采用。對于標粗期和高密度精養來說,存活率的估算建議用適當網目的網籠或投料臺取樣計數來進行,對同一個池塘的多個點隨機取樣,求出每次抽樣的蝦數平均值,然后按照養殖面積與投料臺的面積的比值乘以每次抽樣的蝦數平均值來進行估算,這時投料臺應該不放飼料,投料臺的邊緣要盡量高一些,最好用軟邊圍投料臺,網眼應該小于對蝦的身體直徑,但又不會產生明顯的兜水效果。放網后應該放置一段時間,例如5—10分鐘后再提;提網時的速度不應該太慢使對蝦逃逸,也不應該快到明顯驚擾對蝦或者產生太明顯的水流導致對蝦跳走;要保證提網從水底開始穿過整個水層。最好在對蝦較為安靜,不集中在池塘的某一部分的時候進行。對于較大的養殖池,較低密度的養殖及養殖到5cm以上的對蝦,則可以在蝦池撒網抽樣來估算對蝦的存活率。先在陸地的一個高臺上或在干蝦池中向下撒幾網,計算撒出網的平均面積,然后由同一個人按同樣的手法和力度在蝦池的不同地點撒5--10網,計算平均每網的蝦數,如果每網蝦數差異大,撒網次數應該多一些,得到平均值乘以池塘水面面積與網的平均面積的比值即可。
2投喂鹵蟲,那鹵蟲是外界海域的,鹵蟲也附帶很多弧菌呀。
我們一般不建議對蝦養殖中隨便投喂鹵蟲(豐年蟲)、藍蛤等鮮活飼料,尤其是在健康的、沒有病原檢出的蝦池中是不應該投喂未經檢疫的鮮活飼料的,因為鮮活飼料攜帶病原的風險較高。但如果池塘中的對蝦已經檢出比較明顯的WSSV感染,甚至初步出現了白斑病/紅體病的發病征兆,也即WSSV已經傳入養殖池了,那適當投喂一些質量較好、來源安全的鹵蟲、藍蛤等,有助于降低對蝦攝食發病蝦的可能性,還能提高對蝦的抗病力。已有生產反饋,有白斑病/紅體病征兆的蝦池,大多數對蝦還能攝食時,投喂一些質量好的鹵蟲或藍蛤,是能起到保護剩余的健康對蝦的效果的。
3絮團養殖的最佳絮團量?
因為生物絮團是綜合的微小生態群落的統稱,其中的生物種類和比例并不恒定,而且養殖條件也差異很大,因此生物絮團并沒有一個普適的狹窄或標準的最佳生物絮團量。不同的養殖條件對生物絮團的調控影響較大,最關鍵的控制參數要依據溶氧水平來決定,如果溶氧水平高(完全能保證在4mg/L以上),則讓生物絮團的沉積量控制在5mL—10mL/L水平比較合適,一般來說生物絮團量不要高于15mL/L的量。不過太低的生物絮團量也起不到明顯的作用了。
4如何預防對蝦的應激?
對蝦應激可能由多種條件導致,例如溫度、溶氧、pH、鹽度等常規水質指標超出正常范圍,或常規水質指標突變范圍過大;氨氮、亞硝氮等有害水質因子超標; 消毒劑、農藥等藥物濃度或作用時間的過度刺激;驚擾等外界刺激過強;存在病原的急性或慢性感染;甚至營養不良、營養過剩或營養失衡等。因此對于應激的預防應該首先了解在具體條件下誘發應激的主要風險是什么,然后有的放矢地消除風險的來源。通常來說,維持水質和底質良好、環境穩定,減少氣候突變對水體和環境的影響,避免長期或突發的人為刺激,合理精確地投喂等都是預防對蝦應激的措施。
5池消毒用強堿一畝多少為好?
對于蝦肝腸胞蟲殺滅的強堿消毒來說,推薦的用量是400kg石灰/畝,這個量是指12—15cm的池底耕入深度,如果是地膜池,消毒時水深達不到這個深度,則可按比例減低,按消毒底泥或水體的量來估算的話,石灰用量是5kg/立方米。這個用量很高,使用時需要注意操作人員的安全,還需要注意在用后充分地沖刷池塘,然后要有足夠的時間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或者曝氣來中和剩余的堿性。
6掉苗嚴重的問題應當如何規避?
放苗后掉苗有不同原因導致,原則上應該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防控。近年放苗一個月以內急性肝胰腺壞死病(AHPND)導致的掉苗的問題比較普遍,對于這種問題,首先購買蝦苗時應考察育苗場的負責任度,了解育苗場的自我檢疫或第三方檢疫情況,觀察蝦苗的健康情況,篩選外觀完整,活力旺盛,肝臟飽滿色深,油脂含量高的仔蝦,最好能用試劑盒做蝦苗的病原檢疫,確保蝦苗盡可能不帶導致AHPND的副溶血弧菌(VPahpnd),或者取蝦苗用無菌海水洗滌后,再用無菌海水研磨,定量取勻漿液在TCBS平板上進行涂布,最后計算出的綠色菌落的數量盡可能少于6個/蝦苗;其次蝦池要提前做好排水、清池、挖出淤泥,曬塘,充分消毒,設置蓄水池,提前培水、培藻,或培育有益微生物增強的生物絮團;放苗時,采用有限范圍的標粗以便讓蝦苗順利轉換飼料,不要在過高放苗密度的情況下長期養殖;放苗后,準確根據攝食量進行投喂,采用少吃多餐的投喂方式,確保每次投喂的飼料能在1小時內吃完,嚴格避免飼料長時間在水里浸泡后再被攝食,絕對禁止出現剩料;定期監測水體的氨氮、亞硝氮以、底質污染的情況、對蝦肝胰腺顏色和攝食情況等。出現有害水質指標超出的情況時進行及時地調控,包括從蓄水池換水、池底局部消毒、增強增氧,多施用有益微生物或采取生物絮團養殖模式等。這些措施需要養殖者根據自己的條件進行合理的運用,這樣能有效防控AHPND導致的掉苗。其他問題可能也導致掉苗,應該及時進行診斷,找出原因,針對性地實施防控措施。
總之,要嚴格避免蝦苗帶病原,避免病原經池塘和水體傳播和留存,維持良好的養殖環境,從各個角度降低對蝦的應激。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