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在菜市場拍攝的商販偷梁換柱的視頻走紅網絡。視頻中,賣水產的小販在一分鐘時間里,兩次將稱好的產品換掉,賣給消費者,動作嫻熟,顧客全然不知。昨日開始,這段被裁剪過的視頻在重慶的微信朋友圈中瘋傳,還有人未加核實就稱事發地在重慶渝北區三亞灣水產市場。不過,重慶晚報記者昨日現場調查證實,此事并非發生在重慶,更和三亞灣水產市場沒有半點關系。
視頻回放 一分鐘她兩次掉包
原版視頻顯示的是某海鮮市場一家生意頗好的門店,視頻中,一位穿淺白底黑色原點花紋短袖,扎著染色長發,身材有些瘦削的女商販正在給顧客稱剛才挑出來的蝦。視頻中,女商販指出蝦是先稱好了重量再一并計價,還一直強調客人看好計量器,隨后女子開始往塑料袋里倒蝦。
在視頻中可以看到,女子身下有幾個裝著東西的塑料袋,隨后的視頻顯示,這就是她為偷梁換柱準備的道具。她在倒入蝦的時候,故意把手里的東西放低,倒的同時直接扔掉手中的袋子,順手抓起身邊事先準備好的袋子。
成功的完成了偷梁換柱后,她又開始稱螃蟹了。因為不好裝袋子,顧客還沒發現蝦的事,這名女子更大膽了,她直接把塑料袋當著客人的面扔到后面去,緊接著把手中的螃蟹(顧客挑選的)直接扔在泡沫箱上,然后隨手拿起裝好的螃蟹(事先準備好的)給了顧客。整個過程,顧客沒有發現有任何不對勁的地方。
記者走訪
事發地點不在重慶
有網友指出,此事發生在重慶,并且猜測此事可能發生在重慶三亞灣水產市場。不過這一猜測很快就被眼尖的網友辟謠了:“小販穿的短袖,重慶現在哪有這么熱?”不過,被辟謠的網友還不甘心,還有板有眼地指出:“重慶周一天氣好,很熱,商販是有可能穿短袖撒!
重慶晚報記者通過搜尋發現,這則視頻能查到的較早出處為新浪微博汕尾新鮮事,該博主發出的原版視頻長達1分29秒,視頻中還能見到拍攝距離和角度的變化。不過經過多次剪輯和轉發后,昨天刷屏的版本只有44秒,而且整個視頻的角度和距離都是固定的。
對于事發地,汕尾新鮮事回復稱:“#汕尾生活#是話題,不是發生地。哪里我也不知道,但是這樣賣海鮮的騙人手法不能說哪個地方會沒有,發視頻的意思是提醒大家注意別上當。特此說明!”
昨日上午,重慶晚報記者趕到三亞灣水產市場,經過對所有攤位的一一比對,排除了視頻拍攝地為該水產市場的可能。“一看就不可能是我們嘛!我們的袋子都是黑色的熟料袋,這個是統一的,你看那個視頻中的袋子是純色甚至有些透明的。”三亞灣水產市場相關負責人說。在走訪中,不少商販聽聞重慶晚報記者在實地打探,還懇求重慶晚報記者:“你們是責任傳媒,你們還是應該幫我們辟個謠,主持一下公道喲!”
神經過敏?
商販見人拍照就冒火
“這段視頻讓我們莫名躺槍。”該水產市場的不少經營者抱怨道,還有老板直言,“一顆耗子屎搞壞一鍋湯,對整個海鮮和水產市場都是不小的打擊,就拿我家店來說,這兩天客人感覺更少了。”不過,也有的經營者在反思,為何謠言會盯上他們。“蒼蠅不叮無縫的蛋,或許是此前市場內個別商販短斤缺兩,給了大家不好的印象。”
中午12時,重慶晚報記者結束采訪,準備離開時,市場內突然傳來一陣爭吵聲。“做什么?”一水產店門前,幾位顧客瞬間被幾位商販模樣的人圍住。“亂拍什么?就是你這些人造謠,啷個?我違法了么?你又要亂發曝光?……”
“誤會誤會!”經過對話,雙方這才緩和下來。事后,重慶晚報記者了解到,事發的時候,這位顧客模樣的消費者,看到水產店里面的一個水產品很特別,于是想拍一張照片發朋友圈。顧客認為,這是開放場合,拍張照片什么的,沒必要經過店方同意,于是舉起手機就要拍。
不過,對顧客的這一動作,工作人員有些不樂意了。“這幾天才出了那個視頻,還有人造謠說是我們市場發生的,我們怎么知道他拍照是什么目的?萬一添油加醋亂說一通,然后配圖發到網上,陷害了我們,我們找誰去?”
“這個情況也從側面說明,市場經營者有些緊張過度了。”目擊者劉先生帶著妻子來購買基圍蝦,目睹這場爭吵后,向重慶晚報記者這樣感嘆道。
四招教你防調包
挑選水產品后,如何防止被調包?重慶晚報記者咨詢了業內人士,他們給讀者朋友提供了四種比較適用的辦法。
第一招:自備袋子 自備袋子或保溫箱,不用商販提供的現成家什,這樣就沒有作假的空間了。
第二招:謹慎加水 在商販詢問是否加冰或者加水保鮮,要求自己親自進行,或者讓袋子留在自己手中,讓商販將水或者冰加進來。
第三招:做個暗記 記號,挑選好水產品后,可以悄悄做個記號,比如將蝦子觸須打個結,或者摘掉特殊位置的鱗片,最好的記號是直接將袋子打個特定的結。
第四招:緊盯商品 稱重的時候,視線不要離開你挑選的水產商品。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