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長江刀鱭,俗稱長江刀魚。網路圖
一條魚,二兩多,每斤6000元。雖是“長江三鮮”之首,長江刀鱭也貴成了“天價魚”。昨天下午頒發的上海市技術發明一等獎項目“長江刀鱭全人工繁養和種質鑒定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在國內首次實現長江刀鱭的全人工繁育和人工養殖,有望讓天價刀魚回歸民間。
“第一鮮”一度天價
長江刀鱭,俗稱長江刀魚,味鮮美、脂肪多,與長江鰣鱭、河豚并稱“長江三鮮”。
近年來,由于過度捕撈、生態環境惡化及涉海工程建設等因素的影響,刀魚資源急劇衰退。上世紀90年代開始,長江刀魚的年產量已不足4000噸。
物以稀為貴,長江刀魚的價格一路飆升,一度達到過每公斤八九千元的天價。由于長江刀魚產量連年奇低,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日前已經發文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水生野生動物調整方案公開征求意見,素有“天下第一鮮”美譽的刀魚榜上有名。
眼看著長江刀魚越游越遠離百姓餐桌,上海市水產研究所長江刀鱭繁育科研團隊自2007年開始聯合嘉定區水產技術推廣站,連續攻克刀魚人工繁育子一代的親本培育、催產、受精、室內水泥池孵化和鱭苗培育等關鍵技術難關。
人工繁養口感接近野生
“刀魚很難養!”課題組組長,上海水產研究所所長張根玉告訴記者,吃刀魚吃不到活魚,就是因為刀魚是個“暴脾氣”,被魚網一捕撈,就很容易生氣,產生應激反應氣絕身亡。“摸清刀魚的脾性,慢慢馴化養殖,就足足用了五六年時間。”
研究人員根據刀魚一生不同的生活習性模擬不同生長階段的不同環境。最終攻克了刀魚人工繁育子一代的技術難關。課題組還找到了長江刀魚肉質鮮美的“武功秘籍”。作為一名和長江刀鱭打交道近20年的“老法師”,張根玉說,他品嘗人工養殖刀魚,口感與野生刀魚幾乎分不清。
張根玉告訴記者,實現長江刀魚的全人工繁養,一方面可補充物種數量;另一方面,將給水產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目前,光明集團總公司等十余家單位已開展刀鱭池塘養殖。上海市漁政管理部門累計已放流刀鱭苗12萬尾,預計可帶動經濟效益10億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