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青島新聞網:近日在一些農貿市場采訪時了解到,有相當數量的市民對市場上的養殖蝦和養殖魚心存芥蒂:“養殖海鮮里有沒有激素?常吃對健康到底好不好?”一些市民表示,他們無從知曉養殖海鮮吃起來是否安全,所以買起來常感到很猶豫。
養殖海鮮受“歧視”
10月24日早晨,記者在團島農貿市場上看到海鮮琳瑯滿目,海捕的螃蟹、對蝦、蠣蝦、黃花魚、鼓眼魚、偏口魚應有盡有。同時,養
殖的基圍蝦、對蝦、黃魚、黑頭、鱸魚、老板魚等也大量上市。
“新鮮的蠣蝦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養殖的基圍蝦到收攤也只能賣掉一半。”業戶張女士告訴記者,“養殖貨越來越不受歡迎了,人們都圖個新鮮,非海捕的海鮮不吃。”市民崔利順一下買了4斤新鮮的小鼓眼魚,“聽說養殖的魚都吃避孕藥等激素,對人體有害。”他告訴記者,吃這些海捕的小海鮮,雖然個頭小,但味道香,吃起來還安全。記者調查發現,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的擔憂和關注,正成為影響水產品養殖的最重要影響因素。
海鮮是如何養殖的
針對市民的疑問,昨天下午記者來到青島市嶗山區東海灣對蝦養殖場,這里是海洋與漁業局掛牌的無公害水產養殖基地。此處位于東海灣,是一處僻靜的小海灣,有1000多畝養殖水域。南美白對蝦和深水網箱的鱸魚、黑頭魚是主要的水產養殖品種。
蝦苗來自海南的繁殖基地,必須有當地的水產品合格檢測報告。在放入蝦苗的前半個月,需要對蝦池進行清淤和漂白粉消毒,經過海水沖刷后,半個月后放入1米深清澈海水,加入合格廠家生產的肥水粉,肥水粉中大量的營養成分會促進水中的藻類和微生物快速繁殖生長,為對蝦提供餌料。
蝦苗放入水池后堅決不能用違禁藥,主要靠增強蝦苗的體質來抗病害,喂養的飼料全部來自定點廠家,需附質量檢測合格證書。對蝦生長很快,初期每隔三四天蛻皮一次,每次都伴隨著快速成長,120天后原來0.6公分的蝦苗能長成10公分。一畝大棚養殖池可以放養15萬-20萬尾對蝦,成活率在90%左右,成體后40尾蝦足有500克。期間,從蝦苗-發育期-成體,需要經過水產品檢測中心的三次抽檢,合格的產品才能進入市場。
記者在東海灣的水域中發現,還有不少漂在海面上的水產品養殖場。這些深水網箱面積有120平方米左右,深達7米,里面放養著鱸魚、黑頭魚等水產品。每天,養殖場需要購買上千斤的海捕小雜魚進行喂養,鱸魚生長最快,14個月后就成長到2公斤以上,一個深水網箱一次可產魚12500公斤。
養殖場董經理告訴記者,如果不嚴格依法養殖,不嚴格控制用藥,在養殖海鮮的每一個過程中都可能存在添加激素的可能,這樣的魚不可能達到標準。所以,無公害水產養殖會提高養殖成本,但產量和收益也更可觀。
養殖海鮮從源頭抓
最近半個月,市海洋與漁業局一直在青島各區市進行水產品養殖安全管理。青島市水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張永舉主任介紹,規模化養殖基地在青島已經有3000多家,每年檢測中心對重點區域重點魚類的檢測有300多次,到目前為止,養殖水產品樣品的抽查合格率在99%以上。水產養殖食品安全要從源頭抓起 在整個養殖過程中按照規范進行標準化生產,對檢測結果成陽性的企業,要對不合格的水產品進行監督銷毀,依法對違規企業進行查處,其中重金屬、藥物殘留、微生物必須都達標。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