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即食食品,魷魚絲廣受大眾喜愛。然而,記者近日購買了7個廠家的9個批次魷魚絲,送往北京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檢測發現,9個批次的魷魚絲甲醛含量全部超過了10毫克/千克。
為此,記者采訪了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的翟主任以及舟山出口水產協會的史憲孟副秘書長。他們表示,魷魚中的甲醛一般而言有兩種來源,第一是為保鮮、防腐,人工添加甲醛,含量會在1000毫克/千克左右;第二是內源性甲醛,系本身產生的,含量一般不過百。
專家提醒,辨別魷魚是否添加甲醛,可以看顏色、聞氣味,以及摸手感,其中自然產生的甲醛味道幾乎可以忽略,而人工添加的刺鼻性強。
人工添加
甲醛常溫下是無色氣體,有特殊刺激性氣味,國家明令禁止添加到食品中,屬“不得檢出”的非食品添加劑。35%~40%的甲醛水溶液通常被稱為“福爾馬林”,用作消毒劑和防腐劑。
舟山出口水產協會副秘書長史憲孟表示,的確會有個別不法商販在加工水發魷魚時添加甲醛,為的就是防腐。
去年1月,《齊魯晚報》曾報道,在山東濱州,孫某、張某因非法使用甲醛泡發魷魚,被當地法院判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各獲刑六到八個月,并處罰金。
“甲醛作為醫學上固定蛋白用的物質,要達到保鮮、防腐的效果,含量得在1000毫克/千克,至少也是幾百毫克。”黃海研究所的翟主任稱,魷魚如果遭到人工添加甲醛,一個最主要的特點是量比較大。
自然產生
送檢的9批次魷魚絲中,甲醛含量在12.7毫克/千克到96毫克/千克之間。這個數字又該怎么看?
翟主任介紹,水產品肉中含一種叫做“氧化三甲胺”的物質,會分解成甲醛。“不僅僅是干品魷魚絲,鮮品也能產生,因為它一直在分解。”所以按照現有的方法去檢測,海產品中甲醛是非常普遍的存在。
“不僅是魷魚,像鱈魚的甲醛含量能達到七八十毫克/千克,還有龍頭魚,活著的時候甲醛含量就很高。”翟主任表示,業界將這種現象稱之為內源性甲醛,屬于本底的問題,一般含量不超過100毫克/千克。
史憲孟副秘書長則表示:“魷魚絲不用人工添加(甲醛),它目前含有是因為魷魚內臟里有甲醛,打上來之后沒有立即去掉,所以就感染到魷魚肉當中去了。制作過程中不可能清洗干凈。”
官方聲音
魷魚絲中若被檢出的甲醛屬于人工添加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將予以嚴厲打擊。可是如果屬于內源本底性的,它到底有沒有一個限量標準,比如10毫克/千克之類?
2014年7月22日,國家衛計委食品司在關于干制水產品中甲醛有關問題的復函中指出,禁止在食品生產經營中使用甲醛。但甲醛天然存在于蔬菜、水產品、肉、蛋、奶等多種食品中。
食品中甲醛的本底含量可隨著儲存條件、加工工藝、加工時間不同而動態變化。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等國際組織、其他國家和我國均未制定食品中甲醛限量標準。
對食品中檢出甲醛,不能直接判定為違法添加,而要根據對其生產經營過程具體情況的調查作出判定。
背后釋疑
魷魚絲需不需要添加甲醛以漂白、防腐?
2011年,舟山出口水產協會向國家衛生部門表示,在正規的水產加工企業中,魷魚加工是無需添加工業用甲醛的。
從生產過程看,用于魷魚絲加工的原料是船凍魷魚,在加工過程中放入了國家允許的防腐劑山梨酸鉀,完全可以保證貨架期產品不變質。
農業部辦公廳曾表示,魷魚絲是一種熟干制品,脫水干制本身就是一種防腐工藝。
教您一招
如何辨別添加了甲醛的魷魚?
翟主任認為,對魷魚中含甲醛的問題,大家不必過分恐慌。自然產生的甲醛到底會產生什么危害,目前研究尚未明晰。從近些年的實踐來看,也沒發現什么問題。
在鮮魷魚方面,消費者辨別是否經過甲醛浸泡,可以先看、后聞,再摸手感。
看顏色:魷魚一般是灰白色,而甲醛泡過的色澤光亮。
聞氣味:如前所述,人工甲醛有刺鼻的氣味,而自然產生的甲醛,味道幾乎可以忽略。
摸手感:手指摁下去,魷魚肉比較硬,那是因為甲醛固定蛋白,起到了防腐的作用,使得肉質缺少彈性,易碎。
在干魷魚絲方面,翟主任認為內源性甲醛與添加甲醛,最大的區別在于量多少不一致。自然產生的含量通常不過百毫克/千克,而人為加的至少幾百到上千毫克/千克。
再者也可以從顏色方面分辨,“魷魚絲制作時通常不加色素之類,大家喜歡吃的魷魚絲顏色一般比較淡,部分可能有些變黃。”異常亮白以及撕開后有異味的則可能有問題。
史憲孟副秘書長則認為,冰凍的時間、冰凍質量不同,色差可能會大一些。“只要是在保質期內,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吃!”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