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齊魯晚報)11日,6000尾被注射熒光制劑作為放流回捕標志的小牙鲆魚苗,被放流到山東煙臺市開發區套子灣海域,這是全國首次放流熒光標志的牙鲆魚苗,據介紹,如果漁民能夠捕到這種標志魚,可以獲得每條150元的獎勵。
熒光制劑標志法是國際上流行的放流方法,這種熒光制劑是一種無毒的發光劑,分橙色、綠色、淺黃色三種。注射到魚苗身體上之后,可保持至少兩年的光澤,很容易回捕跟蹤。負責實施此項人工染色熒光標志的山東省海洋捕撈生產管理站、山東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告訴記者,以前采用的牙鲆魚苗標志放流,主要是掛標志牌,由于進行之前要對魚苗進行穿孔,比較這種國際上領先的熒光標志方法,容易影響魚苗的成活和生長,而這種先進的熒光標志,基本上不對魚苗構成傷害。
據山東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介紹,今年在煙臺開發區套子灣放流牙鲆魚苗14000尾,其中6000尾在國內首次采用了熒光標志法,8000尾采用體外標志牌法。兩種方法可以通過不同的放流規格和標志方法,對牙鲆魚群的洄游路線、洄游時間、洄游速度、死亡率和推算回捕率進行全面細致的研究。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