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期,我國部分出口水產品遭美國“禁入令”。這一事件再次將水產品安全問題推到風口浪尖。面對我國水產品頻頻遭受的“信任危機”,如何可持續、環境友好地發展我國水產業呢?從事水污染處理10年時間的阿科蔓公司,近日對外宣布,采用先進的生態技術,完全可解決這一問題。
今年6月底發生的美國FDA扣查中國輸美水產品事件帶來的影響仍未消除。目前,國家質檢總局正和美國FDA進行溝通,希望雙方加強交流合作,能夠在各自有效監管的基礎上確保進出口產品的質量安全。
據業內人士稱,近來在國際市場出現問題的只是很少一部分企業,國內大部分企業的產品都是嚴格按照美國、歐盟、日本等出口目標國的標準進行生產,一般都獲得了出口目標國的相關認證,質量沒有問題。但就是這一小部分企業的問題,使質量安全危機波及到了全部水產品出口企業。
近幾年發生的氯霉素、甲醛、恩諾沙星、孔雀石綠和硝基呋喃殘留事件,使水產品的生產、出口、消費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負面影響和沖擊,暴露出養殖水產品質量的安全隱患。
阿科蔓控股有限公司、美瑞達安(廣州)環保產品有限公司主管水產養殖研究的江橋發先生告訴筆者,除了水產品安全問題外,水資源的缺乏和水質污染、水產養殖自身的循環污染、傳統養殖技術的成本和效益瓶頸等問題,加上自然災害的影響,令水產養殖產業的效益難以保障。行業呼喚高效、安全、環保、健康的水產養殖方式和技術。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將發展健康養殖業作為健全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措施,大力推廣資源節約型農業技術,積極推廣集約、高效、生態水產養殖技術。
農業部去年組織實施的水產養殖業增長方式轉變行動,使“以漁養水、以水養魚”的生態養殖理念得到推廣,水產養殖”不用藥”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為發展水產健康養殖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生態養殖,就是利用無污染的水域(如湖泊、水庫、江河)及天然餌料,或者運用生態技術措施,改善養殖水質和生態環境,按照特定的養殖模式進行增殖、養殖,投放無公害飼料,也不施肥、灑藥,目標是生產出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
據介紹,這是一種完全生態的高效水處理方法,采用就地馴養土著微生物的方式,無需另外投加微生物,不存在外來生物入侵的風險,避免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該項技術實施、管理十分簡單,養殖過程中不需要投藥,營造良好的水質環境、原生態的生存空間,生產出無公害綠色食品。此外,還能培養天然飼料,減少飼料的投放,節省成本,并為規模化的養殖奠定基礎。
生態技術在改善水產養殖業和水環境質量的同時,還推動了國內水產養殖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不僅可以提高水產養殖的整體效益,還將促進水域資源的高效利用,實現水產養殖業經濟和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漁藥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