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海口市瓊山區紅城湖出現大量死魚,負責紅城湖環衛工作的京海環境公司一天內出動打撈作業船4艘、200余人次,已打撈死魚30余噸。這些死魚屬于海水魚,進入淡水湖后環境發生變化,鹽度突然降低,導致大量死亡。
據了解,5月4日,瓊山區政府、海口市海洋和漁業局、海口市水務局等單位迅速派人趕赴現場查看,并邀請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專家對死魚原因進行研判。據調查,此魚是海水魚,學名青鱗魚(也稱白鱗魚),屬海濱河口小型魚類,習性喜聚群,隨著潮水進入南渡江,經河口路泵站補水進入紅城湖。海水魚進入淡水湖,環境發生變化,鹽度突然降低,導致大量死亡。
瓊山區將加大巡查力度,及時打撈清運死魚并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死魚進入市場。市水務局將研究對南渡江補水工程取水口進行隔柵加密,同時采取低潮位取水措施,防止海水魚進入淡水湖。市海洋和漁業局將繼續跟蹤指導紅城湖死魚處置情況,密切關注湖內魚類生存動態。(南海網記者高鵬)
追問
為何紅城湖頻現死魚事件?
記者經過查閱發現,從2006年開始,關于紅城湖出現大面積死魚的新聞見諸報端。此后幾乎年年發生死魚事件。2013年死亡60萬斤的“死魚事件”發生后,海口市供排水監測站對紅城湖水質進行檢測發現,紅城湖湖水當時含鹽量達到11.8‰。按常理,養殖淡水魚的湖水含鹽量在3‰左右為宜,超過5‰就會有較大影響。而11.8‰的含鹽量,對于海水魚來說過低,對于淡水魚而言則過高。對此,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淡水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程儒仿分析說,“春夏是魚類的繁殖生長期,南渡江內因此出現較多的海水魚。此外,潮汐的變化也影響著紅城湖的湖水。漲潮期間,水泵抽入南渡江的水,水中的含鹽量則會高一些,也有可能抽入海水魚。前段時間死去的羅非魚,有可能正是由于抽入了海水導致湖水含鹽量過高所致。而這次死亡的青鱗魚,很可能死于較低的含鹽量。”程儒仿認為,要解除“引源補水”所帶來的問題,應當從取水源頭入手。
“河口路水泵站的取水口直徑達到1.6米,存在抽入魚群的可能,應當在泵口設置柵欄或隔離帶,限制魚群進入。”此外,程儒仿還建議,根據潮汐變化規律,測定水中含鹽量。“在漲潮時測定取水口附近含鹽量,如果含鹽量較高,則不適宜引入紅城湖。”(南國都市報賀立樊)
》》此前報道
海口紅城湖大量死魚漂浮湖面已打撈起9噸
5月4日早上,海口市紅城湖湖面沿岸漂浮著大量死魚,有40名環衛工人從早上7時許開始在現場打撈,截止上午10時許,已經打撈了八、九噸死魚。
當天上午,海口市瓊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在收到關于紅城湖水面出現大量死魚的信息報告后高度重視,并前往紅城湖沿岸現場辦公,實地查看水面魚群浮漂面積,并現場要求區水務、區環保部門進行調查了解,務必盡快摸清魚群來源和死亡漂浮原因,組織人員立即進行打撈,防止不明魚群流入銷售市場。
5月4日早上,海口市紅城湖湖面沿岸漂浮著大量死魚。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張茂攝
海口紅城湖出現大量死魚5小時打撈超過20噸
5月4日上午,市民向南海網反映,瓊山區紅城湖的湖面上浮著大量的死魚。隨后,記者趕到現場看到,紅城湖浮著大量死魚,這些死魚多約半個巴掌大,湖面及周邊沒有明顯異味,相關部門人員正在現場打撈死魚。不少市民說,紅城湖里面沒有這種魚,應該是從別處游過來的。
當天上午7點多開始,40名環衛工人就開始在紅城湖打撈死魚,另外還有10名環衛工人在周圍勸阻市民不要撿、撈這些死魚。截止當天12時許,環衛工人已經打撈起超過20噸死魚,打撈的死魚將進行無害化處理,不會流向市場。(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張茂)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