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5月后,高溫天氣來臨,全日光照強烈,池塘水溫升高到30℃以上,迎來今年來藻類最繁盛期,PH值升高至8-9左右。藻類大量繁殖,短時吸收存在蝦塘的營養,快速形成倒藻;接著藻毒,孤菌接踵而來;對蝦厭食、空胃、偷死等癥狀出現。近兩天華南地區因水溫上升,白便首次大面積傳開。
對蝦空胃特征
對蝦拉白便
建議高溫時節養蝦應注意以下事項:
水體高溫容易引發倒藻(硅藻:最適應水溫23度-30度,超過30度的容易引起倒藻;綠藻最適應水溫25度-33度,超過33度容易引起倒藻)。倒藻的后果是水質變壞,有毒有害的物質產生或者超標、溶氧缺乏、PH值不穩定等。從而引起南美白對蝦應激減料,活動減弱,免疫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蝦體,病害容易發生,所以高溫季節一定要警惕倒藻。
何為倒藻?水體中,由于天氣的異常(高溫、長時間降雨、風向轉變)或營養的缺乏,會出現藻類大規模死亡的現象,俗稱“倒藻”(即藻類突然死亡)。“倒藻”就是養殖水體中的藻類大量或全部死亡,導致水色驟然變清、變濁甚至于變紅(硅藻)。養殖初期個體尚小時水色會變清,相反則會變濁。其中變濁又有黃濁、白濁和粉綠色混濁之分。如果處理不善,“倒藻”會導致養殖對蝦缺氧、發病甚至大量死亡。發生“倒藻”時,首先溶解氧會下降,二氧化碳會增加,使pH值迅速下降;其次,大量的死藻分解,會加大耗氧外,還會產生氮氮和亞硝酸鹽;第三,水中的原生物會大量繁殖,反過來抑制藻類的生長。
水溫高出現倒藻 
倒藻時水體(理化因子)變化:
① 溶解氧會下降,二氧化碳會增加:這是由于水中少了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而引起的,大量死藻的分解也會消耗大量氧氣,另外二氧化碳增加后又會使pH值迅速下降,一般會在7.5以下。
② 氨氮和亞硝酸鹽增加:特別是遇上陰雨天時增加更明顯。死藻分解本身會產生氨氮和亞硝酸鹽,而池塘本身的自凈細菌不能及時分解大量的死藻。同時藻類本身在氨氮循環中可吸收氨氮,現在藻類死亡就不能吸收了。
③ 水體渾濁:水中的原生動物攝食藻類,原生動物大量繁殖會使藻類減少。
④藻類不足就不能沉降水中懸浮物(微塵、糞便、死藻等),所以水體會變渾濁。
倒藻水體變渾濁
倒藻的危害:
藻類老化導致藻類突然死亡,池水透明度過大,引起底棲青苔滋生。青苔光合作用較強,強烈吸收水中的營養鹽,限制了浮游藻類的生長,引起有害菌大量繁殖。水體溶氧急劇下降,氨氮、亞硝酸鹽過高。而且池水清澈見底,不利于魚蝦的棲息,會導致魚蝦藻類毒素中毒、缺氧、發病、死亡等。
倒藻的預防措施:
1:高溫季節應保持每天加少量水(一定要在早上加)
2:經常補充少量的肥(發酵過后是最好的)
3:補充微量元素(高溫季節最容易缺少微量元素特別是鎂磷碳)和藻源類產品提高藻類活力。
4:高溫季節多開氧機預防水分層,應保持充足的溶解氧,防止因缺氧引起的倒藻。
5:潑灑清熱解毒的藥物
出現“倒藻”時如何處理?
①首先查找導致倒藻的原因:是否因水發粘亞缺氧造成的?是否營養不均?是否水分層底敗造成?等等,并針對性強處理抑制藻類生長的因子后再培。切忌盲目施放肥料、底改和活菌,以致延誤時機并加大處理難度。如因水體缺氧引起的倒藻,如果不當使用活菌會加劇水體缺氧;或水發粘引起的倒藻,如果追肥就會造成水更粘,造成水返清,肥沉底;
②檢測pH值,如果偏低,用生石灰水潑灑調節;
③倒藻后強力增氧,防止因倒藻產生缺氧應激,特別是養蝦中后期或高密度養蝦時,同時投放抗應激和解毒的藥物;
④補充新水,肥塘;
⑤檢測水中是否有大量原生動物,如果是則應先殺滅后再肥塘;
⑥有時綠色的水體變混濁后,其中會有大量的甲藻,水色是黃泥色的,此時應用滅藻劑來處理,再考慮肥水;
⑦切忌盲目施放肥料、底改和活菌,以致延誤時機并加大處理難度。
關于高溫倒藻,看看廣大網友都有什么處理方法:
網友“nxsc22”:殺藻后,死藻釋放藻毒素易造成對蝦急、慢性中毒,如果有這樣的情況,解死藻毒素,加大增氧,換水,培菌,控制有害菌繁殖。
網友“光明游俠”:倒藻最怕啥?不是毒素,而是溶解氧!為何?因為一來藻類產氧大幅減少,二來死藻容易被細菌利用繁殖大量耗氧,三來水體大變引起生物應激反應是一個強需氧的生理過程。缺氧(或者說不足)的危害大家清楚,我就不多說了。所以溶解氧是影響最快最強最深遠的要素。所以我的思路是,先加強增氧(具體措施看個人條件)保證溶氧前提,再吸附解毒,然后是改底減少水質惡化隱患(氨氮、亞硝酸、發臭什么的)。隨后是培菌調水恢復水環境。如有擔心蝦體質變弱,同時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繼發性細菌感染的,可選擇在培菌前消毒,及減料拌抗菌藥(殺菌思路)或者有益菌(菌壓菌思路)。具體藥物可靈活使用,例如過氧化鈣可增氧兼改底、過鉀可改底兼消毒、腐植酸鈉可解毒兼吸附凈水等等。如果倒藻非常嚴重引起水質惡化的,有好水源可考慮部分先換水(快排慢進)。
網友“帥氣小蝦米”:解毒 ,解重一點,然后換水,這是最快捷的方式。倒藻是不會倒完的,后面補點菌,水慢慢就會肥起來。最怕是水質突變造成的蝦不適應,缺氧中毒 。
網友“pangy0629”:氨氮,亞鹽都有超標的話,可以嘗試一下硫代硫酸鈉3斤一畝,腐植酸鈉3斤一畝,一米水深,然后沸石粉,芽孢紅糖打氧兩天撥下去。這個是從化學,物理,生物三個方向去降解氨氮亞鹽,不放心的話可以打杯水放點硫代硫酸鈉和腐植酸鈉進去,試試看還能不能測出氨氮。亞鹽高的話除了加鹽,還要補鈣,可以提高蝦的耐受性。
網友“不知道伊悠”:我覺得首先要做的就是解毒,然后潑灑一些菌類和改底的藥物,加速死藻的分解,再就是肥水。
網友“ff5raincloud”:首先,要預防倒藻,平時注意調水,可選用質量好的有機酸和em菌,差不多5-6天一次,尤其是下雨前可以用有機酸來穩定水質,同時定期補充營養全面的有機肥,少量多次,別一次投太多,陽光特別猛時不要肥水,否則容易倒藻。水色特別濃的池塘也容易倒藻,一是容易夜間缺氧,尤其是鞭毛藻為主的池塘,二是易缺乏營養,藻類繁殖太快,營養鹽跟不上也容易倒藻。其次,平時注意勤改底,倒藻時候,很大部分藻類會沉到池底,如果不及時改底,藻類沉積多的地方就會發黑發臭造成壞底,底層還原化,有機化,毒性化,酸化,對蝦很容易偷死,而且絮凝行的改底底劑如聚合鋁鹽,沸石粉,之類的吸附劑別用,選用大廠家的氧化行改底劑。最后,萬一真的倒藻之后,必須快速用有機酸類產品解毒同時改底增氧,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減少對對蝦的危害。平時的預防工作做到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倒藻問題,倒藻了再亡羊補牢總歸不是辦法!!!
網友“zds3128”:我認為倒藻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水肥,加上水體缺氧,造成藻類大批死亡,加劇水體缺氧;二,水中浮游動物過多,消耗藻類,跟養殖動物爭氧。防治應該從這兩個方面入手!
你是否也遇到過高溫倒藻的問題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議呢?歡迎進入“中國水產論壇”參與討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