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養蝦業的春天已過?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摘自南方農村報市場風險過大,開發旅游業占用土地,養殖面積不斷減少
海南養蝦業的春天已過?
□文/圖 本報記者 庹朝均
“現在的蝦是越來越不好養了。”在文昌養蝦多年的符老板談起養蝦,就直搖頭。據他介紹,其實這兩年隨著種苗質量的提高,養殖技術水平也有不小進步,養殖成功率比以前高了很多,之所以說不好養,是現在養蝦受市場因素影響太大,以前只要養出蝦來就有錢賺,而現在卻不一定。
2004年一次美國反傾銷事件就搞得養蝦的人虧了大本,眼看著情況逐漸轉好,今年美國FDA再來一次扣柜檢查,又做了一造的賠本買賣。“今年的蝦養得都很順,產量也很大,眼看著7月份就進入收獲高峰期,價格卻跌破了成本,這是誰也沒預料到的。海南養蝦業的風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符老板嘆氣道。
“市場行情不穩定,不少養殖戶對養蝦沒以前那么高的積極性。”文昌市羅豆農場的韓工向南方農村報記者介紹說,幾年前當地普遍一年養三造,但這一兩年來多數只養一造,“寧愿讓蝦塘空置,也不愿冒市場的風險。”
然而,市場只是影響海南養蝦業的因素之一。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與旅游業爭海岸資源的養蝦業也將逐漸受排擠。“海南養蝦業不可能再有前幾年一樣的發展速度,以后將會越來越少,這是大勢所趨。”海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副站長許義江說,“我們也正在對海南的養殖水面進行規劃,按照各個縣市的海岸線長短進行規劃,每個地方養什么品種,用多少面積來養。”
海南養蝦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工業少,污染少,水質好;氣溫水溫高,一年四季均可養,提高水面利用率。養蝦的人自然都瞄上了海南這塊熱土,又有政府的支持,于是都來海南開挖蝦塘。就在前幾年,當養蝦業開發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幾乎整個海南島能利用的沿海土地都被挖成了蝦塘,文昌的翁田鎮,就有幾千畝的高位池。
據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的統計,去年全省對蝦養殖面積17.9萬畝,產量12.3萬噸,產值29.6億元。從蝦塘的分布看,東線比西線面積更大,海口、文昌、萬寧都是蝦塘非常集中的地方,西線的儋州、樂東也有大面積的蝦塘。
但過度的開發,破壞了海岸的防護林。“現在政府已經看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并提出了補救措施:全部填掉離海岸線高潮帶兩百米內的蝦塘,重新種樹,恢復沿海防護林。”許義江介紹說。不少業內人士均向記者表示,雖然知道政府有此政策出臺,但到目前為止被填掉的蝦塘還很少,“主要還是補償金額的問題,很難達成一致意見。”
因為防護林而填蝦塘只是眾多填蝦塘的行動之一。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從三亞陵水香水灣直到海棠灣的幾千畝蝦塘將不復存在,用于建設酒店及度假村;萬寧東澳及瓊海博鰲的蝦塘也將讓位于旅游業;文昌東郊建一衛星發射基地也要填平不少蝦塘……業內人士估計,海南東線的對蝦養殖面積將因為這些工程的開展而減少至少上萬畝,但截至目前,由于很多項目尚未開工,這些地區的蝦塘仍大多在養。東線蝦塘被填的同時,不少人開始把眼光放到西線昌江、儋州等地,到這些短期內還開發不到的地方擴大生產,這一片這兩年增加了數千畝面積,維持了整個海南對蝦養殖面積的基本穩定。
面積越來越少,漁業主管部門則希望通過改造低位池達到提高產量和效益的目的。海南省海洋與漁業廳計劃,將改造海南6.1萬畝低位蝦塘,通過低位池的二次改造或改養其他經濟效益更好的品種,提高養殖產量和經濟效益。今年計劃完成1萬畝改造,將新增對蝦養殖產量4000噸。“現在養蝦擔心的不是產量,而是市場行情。”符老板解釋說,就算把海南的蝦塘都改造成高位池,沒有好的價格,有產量也沒用,“不論政策的變化還是市場行情的變化,都決定了海南的養蝦面積會越來越少。幾年前到處挖蝦塘的繁榮景象不會再有,養蝦業大發展的春天已經過去了。”

越來越多的蝦塘讓位于旅游業。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