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不久,舟山國際水產城國家4A級旅游景區將掛牌,舟山國際水產城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春天。
從上世紀80年代末成立至今,舟山國際水產城一直是沈家門漁港重要象征。經過近30年發展,它從港邊魚市衍變成一座集水產品交易、商貿旅游、文化體驗等于一體的多功能復合型城市綜合體,融合了傳統與現代、現實與虛擬的美感,聚集了大量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構筑了“互聯網+水產市場+商貿旅游”的新型產業鏈,成為展示沈家門漁港風情和舟山海洋文化的“漁市勝地”。
1989年5月20日,區政府出面租用沈家門海軍碼頭和附近750平方米場地開市,沈家門港邊魚市應運而生,這是舟山國際水產城的前身。市場成立后,受到各地魚販歡迎,最多時有五六百名魚販在市場內外設攤交易,場面熱鬧非凡。此后,市場多次改造升級,1997年從單一的鮮品交易走向活、鮮、凍、干等多品種交易,同時市場正式改名為舟山國際水產城。
2007年,舟山國際水產城開始新一輪提升改造,升級后的水產城逐步從“單純經營水產品批發”轉向“以水產品批發為主,兼顧商務、旅游、購物、品嘗、展示為一體”的多元化、綜合型大型水產品商貿基地。
記者日前到水產城采訪,沿著400余米長的“空中林蔭”拾級而上,感受綠蔭、鳥鳴、花香;登上觀景臺遠眺萬船千帆、十里漁港壯美景色……這里是構思巧妙的水產城空中花園。規劃建設中,水產城投入100多萬元,在二、三期工程的屋頂上增添綠化10500平方米,金邊黃楊、香樟樹、桂花樹等景觀植物根據高低次序依次生長,建成后作為一個開放式公園。
漁文化展示館里,多媒體投影、LED聲光電影像、魚鱗機械傳動裝置等現代科技,向游客展示水產城發展歷程、沈家門漁港史話、東海海洋文化和舟山漁業文化等;精水產品交易區、干品市場銷售的透骨新鮮的舟山海鮮、干蝦米、魷魚絲、魚骨頭等成為顧客選購熱門;隨著“川婆婆”川菜、埃米影城、鳳凰城KTV等一家家品牌入駐水產城漁民廣場,舟山國際水產城城市新綜合體逐漸成型。
“在完善基礎配套設施的同時,我們還在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舟山國際水產城旅游服務中心主任徐方成告訴記者,2015年6月初,舟山國際水產城參加省旅游局組織的景區景觀質量專家評審會,并順利通過評審、公示等創建環節,被列入2015年4A級旅游景區預備名單,預計今年五六月掛牌。“作為全國最大的原產地魚類批發市場,舟山國際水產城還在籌辦各類節慶,保證月月有大活動,周周有小活動,為游客提供娛樂、餐飲一條龍服務。”
如今的舟山國際水產城是集漁業文化、漁港美景、海鮮選購、海鮮烹飪體驗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大型漁港商貿旅游文化綜合體,整體規模和產業融合水平與澳大利亞悉尼漁市場、日本東京筑地市場媲美。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