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蝦多年,常聽媒體、朋友圈說起養蝦失敗排塘。排塘是養蝦人的硬傷,苗、藥、料、水、電、工時一切隨水流走,作為蝦農,內心的苦楚誰人知。今年早茬至今,放早苗的超二個月了,海南西線近八成養殖失敗,排塘。東線僅二成,排塘。廣西合浦黨江近四萬畝蝦塘,放二萬畝,一場大雨排塘近六成。
北海鐵山港區石頭埠,今年排塘較低,一成多點,威海旺達藥廠覃春海,交流中透露,現70一80頭蝦比例很高,當地養殖戶認為今年蝦好養。
北海市白龍區三千畝連片高位池,部分人冬棚今年獲成功。但據粵海經銷三哥說,排塘近九成,苗什么品種都有,料什么廠都用,技術高手不少,但還是排了。
在全國各地,對蝦區域性流行病害,引發局部大量排塘,養戶顆粒無收,反貧現象較普遍。政府及科研院所應及早介入研究,形成預警機制,真正為基層老百姓服務,而不是論文、課題、職稱中奮斗。
人不可抗拒,疫區養蝦,就要理性,不再聽所謂的業務推廣,說那苗好,這藥絕,舉例三萬畝塘里,養殖成功歉大錢幾個案例,讓你再次舉債投入。疫區時你也可改養其它品種或干脆等待,打工去,塘累了讓它休養。過了疫情再養不遲。現今白蝦養殖已不高利,不值得博,理性會在本行有更好的活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獨家報道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