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季節變化,海南省海水平均溫度的逐漸升高,本月海水平均溫度將高于30℃,適合細菌、病毒等病原繁衍,容易引發養殖病害;局部地區可能發生有害藻類爆發現象,引發魚類死亡。
一、可能發生的病害
(一)羅非魚:主要疾病為鏈球菌病、弧菌病。病害一旦暴發,損失較為嚴重。
(二)對蝦:主要疾病為白斑綜合征、傳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壞死病、桃拉綜合征、副溶血弧菌引起的病害等。病情較難控制。
(三)石斑魚:主要疾病為病毒以及弧菌引起的“黑身病”、微孢子蟲引起的瘦身病、爛身病和腸炎病等。
(四)卵形鯧鲹:主要疾病為爛身病、細菌病等。
此外,珍珠貝、藻類以及爬行類分別易發生黑殼病、腐爛病以及腸炎病等病害。
二、防控措施
針對以上病害,廣大養殖戶應采取積極防治措施,有效減少病害損失。
(一)預防措施
1.加強苗種檢測。選購養殖苗種時,應盡量選購經過檢疫的苗種,避免苗種攜帶病原。
2.加強水體消毒和水質管理。養殖前,應做好水體消毒等工作,殺滅各種有害病原。定期注意監測養殖水體水質情況,包括水體的溫度、鹽度、溶解氧、pH值、氨氮、亞硝酸鹽以及葉綠素、浮游植物等情況。定期換水,加注新水時應嚴格過濾、沉淀、消毒以及爆氣;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氯、碘制劑等消毒;使用微生物制劑調理水質,增氧,保持良好的水體環境。
2.科學投喂,餌料盡量使用復合飼料,定時、定點、定量投喂,定期消毒投料臺;每15天左右拌料投喂維生素C、E和免疫多糖等,連喂3-5天,每天一次,增強養殖動物抗病能力。若發現異常情況,比如遇上連續天氣變化或者魚蝦類游塘等現象,應及時減量投喂,避免餌料殘余等污染水體,加重病情。
3.堅持每天巡查。注意觀察水質和養殖對象的活動與攝食情況,及時發現可能引起疾病的各種因素,及早采取適當防治措施,減少損失。
4.海區網箱養殖受海水水質變化影響較大。若發現水體異常,水質不穩定時,應想辦法將網箱移動到海水交換量大、水體環境相對穩定的區域進行養殖,并適當降低養殖密度和減量投喂。
(三)治療措施
1.羅非魚鏈球菌病、弧菌病
(1)先停止投喂餌料3天,同時添加新水和消毒水體,然后施加微生物制劑改善水質和潑灑底質改良劑;多開增氧機,增加水體的溶解氧。
(2)使用中草藥以及投喂維生素C、E和免疫多糖類物質,增強魚體的抗病力。
(3)發病要及時進行治療,投喂國標抗菌藥物(如氟苯尼考粉等),連續7-10天為一個療程。
2.對蝦疾病
對蝦病毒性疾病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一是排換水,注意進水應選擇大潮期以及高潮位時進行,盡量抽取最新鮮的海水,同時需要經過沉淀、過濾、消毒等過程,可以使用強的氧化劑(二氧化氯、碘制劑)對水體進行消毒;然后潑灑復合微生物改善水體環境,多開增氧機,保持水體高溶解氧。二是投喂維生素C、E和免疫多糖類物質,增強蝦體的抗病力。
3.石斑魚弧菌病和腸炎病
(1)石斑魚病毒病,目前沒有有效治療措施,主要以預防為主,加強苗種檢測,避免攜帶病原。
(2)石斑魚微孢子蟲病害目前也沒有有效治療措施,以預防為主。
(2)弧菌病:可以采用每噸水碘類消毒劑1-3毫升溶液浸泡;投喂維生素C、E和免疫多糖類物質,增強魚體的抗病力;投喂國標抗菌藥物(如氟苯尼考粉等),連續7-10天為一個療程。
(4)腸炎病投喂國標抗菌藥物(如氟苯尼考粉等),連續7-10天為一個療程。
4.網箱養殖魚類以預防為主,病害嚴重時,采用碘類消毒劑1-3ppm溶液和充氧浸泡魚體25~30分鐘。
注意以上藥物的使用,均應參照使用說明書,并嚴格遵守休藥期。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疫情預報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