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時,將一窩孵化后的小魚移至一個綠水桶中。在此時恰好自池中撈到一尾體型稍微大一點點的小魚,8月初前去觀察時,只剩一尾長得非常迅速的魚。心中不僅納悶,怎么會這樣呢?
8月中旬時,筆者將一批孵化后2天的魚,計算數量后移入臉盆,喂食熟蛋黃,每天換池塘的水,并每隔一段時間計算數量,每次計算數量時,常有驚訝發生,小魚怎么少那么多,換水時并未發現死魚,而且在小魚長至1個大小時,情況依舊。如果魚死掉,應該看得見才是,小魚為何會消失呢?
斗魚在開始游動覓食的前10天,成長是非常緩慢的,第15天后會成長快速,1個月后有些就有1公分了。所以7月中旬的那個實驗,就是因為那一只魚大比較快,等到它大到某一個程度,而其它的魚尚小時,就開始吞食其它的魚,魚吃魚大得更快。結果其它的魚很快就被吃光了。我們常說斗魚很會吃孑孓,那是因為它有一個大嘴巴!(相較于其它魚類嘴與身的比例,斗魚實在是個大嘴巴)。此外,斗魚剛孵化的仔魚,像不像孑孓呢?所以會大魚吃小魚。
另外在下一個實驗,也是跟以上的道理相同。只是自相殘殺如此嚴重,令人驚訝!斗魚可以吞下體型小于1/3的小魚。
這里有二個建議:一、不要把不同批的仔魚放在一起,縱然出生日期只有差距5天。否則后一批會被前一批當點心吃掉。二、同一批的小魚15天后,要利用網子予以分成2種尺寸,避免大魚吃小魚。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養殖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