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海水魚類苗種繁育科研中試基地研發出我國最快的河豚毒素檢測技術
■檢測不需專業技術,不需到專業實驗室,操作簡單時間短,一個人就可以完成
繁育了2個月的河豚苗。
▲河豚毒素快速檢測新技術:一根試管、一個待檢樣本,試管提取河豚毒素滴于樣本,就能檢測出有多少毒素。
福建省海水魚類苗種繁育科研中試基地內的循環水養殖池。
俯瞰福建省海水魚類苗種繁育科研中試基地露天魚池。(本報記者張奇輝航拍器攝)
繁育了2個月的河豚苗,體長約3厘米。
“河豚毒素半定量快速檢測技術”——這個名詞聽起來很玄乎?其實一點都不。
日前,由農業部、國家衛計委和國家食藥監總局三個部委就擬聯合發文的《關于有條件放開養殖河豚生產經營的通知》委托相關單位召開聽證會,河豚的安全性食用或將在我國解禁。
在這樣的背景下,這個技術就意味著:不久的將來,如果你想吃河豚又因為它的毒性而猶豫的話,一兩滴湯汁滴入待檢樣本中,10分鐘就能告訴你答案,讓你放心大膽吃!
你可能不知道,這個技術是由福建省海水魚類苗種繁育科研中試基地研發出來的——而它離我們并不遠,就位于廈門大學漳州校區附近。
這個由福建省科技廳和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共同投資興建的基地,隸屬福建省水產研究所,在過去的30多年中默默地做科研并屢獲佳績。“雙斑東方鲀人工繁殖及育苗技術研究”獲2002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經濟鲀類養殖產業化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研究”獲2011年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廈門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這個基地,了解這個基地背后的秘密。
【科普篇】
河豚毒性也有強弱“排行”廈門附近河豚多劇毒
在走進這個研究重心是河豚的基地之前,有必要對河豚先做一些科普。
一說起河豚,市民腦海中就浮出兩個詞:劇毒、美味。誤食河豚中毒者,目前仍無有效解藥可救治;但河豚肉質鮮美,古往今來食客絡繹不絕,亦有“拼死吃河豚”一說,——海水魚類苗種繁育科研中試基地的鐘建興副研究員介紹說,這其實是一種不大不小的誤解,因為河豚種類繁多,并且河豚并非都有劇毒,河豚分屬強毒、弱毒和無毒。
鐘建興說,河豚是指與我們文化生活密切相關的一類東方鲀屬(fugu)經濟種類,隸屬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鲀科(tetraodontidae),形似豚且常在河口捕獲,故俗稱“河豚”,別名則有“吹肚魚”、“嗔魚”、“氣泡魚”、“雞泡魚”、“臘頭”及“西施乳”等。
在“體貌特征”上,河豚的魚體較短,呈紡槌狀,頭腹肥大,牙愈合成牙板;尾部較細,背鰭一個,無腹鰭,皮面平滑無鱗,背面及腹面布滿小棘;背部多為黑灰色,并有各種顏色的條紋或斑塊,腹部為乳白色,內有氣囊,遇敵害時,能吸氣膨脹如球,全身上下棘刺怒張,使敵更不敢侵犯。
河豚在中國分布極廣,江、河、海中皆有,多半棲于江中多沙處,江海之交,分布尤多。因此河豚也被分為三大類:海水型、河口型、內河型——廈門、漳州等一帶的河豚就以河口型的半咸淡水居多,大多為劇毒。
“我國已鑒定的東方鲀有19種,福建省東方鲀主要養殖品種為雙斑東方鲀和菊黃東方鲀,其次為黃鰭東方鲀、暗紋東方鲀、紅鰭東方鲀等。”鐘建興說道。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主要養殖品種,也都是劇毒。
【解密篇】
獨立開發全人工育苗技術研究讓河豚變不毒或更毒
獨立開發全人工育苗技術
養殖產量上萬噸
“東方鲀養殖產品在日本、韓國允許食用。我國禁止市場銷售與食用東方鲀,但不禁養殖。養殖東方鲀得到各地政府部門的支持,成為地方經濟的支柱產業,全國規模化養殖東方鲀的企業已有上百家,年產值20億元以上,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達30余萬人。”鐘建興對全國的河豚養殖情況做了簡要介紹。
他說,福建省水產研究所2000年開始開展適合我省養殖條件東方鲀人工繁殖及育苗技術研究——十幾年來,攻克了雙斑東方鲀、菊黃東方鲀、黃鰭東方鲀等親魚強化培育、催產、人工授精、受精卵孵化以及苗種培育關鍵技術難題,并通過室內水泥池和室外土池育苗相結合的方法,實現了種苗規模化生產,系統完整地開發出一套東方鲀全人工育苗技術工藝。
目前,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的有關東方鲀人工繁殖及育苗技術已在全省全面推廣,年育苗量1億~5億尾,養殖面積十幾萬畝,產量萬噸以上,達產業化水平,成為我國東方鲀重要養殖地區。
讓河豚越來越無毒
從“拼死吃”到放心吃
日前,由農業部、國家衛計委和國家食藥監總局三個部委就擬聯合發文的《關于有條件放開養殖河豚生產經營的通知》委托相關單位召開聽證會,河豚的安全性食用或將在我國解禁。
市民有望吃上就近養殖場養殖的河豚,但有些市民又因河豚的劇毒望而生畏,怎么辦?“目前我們正在展開‘雙斑東方鲀河豚毒素親子代傳遞研究’課題工作,探討河豚毒素在雙斑東方鲀體內富集的內源性因素,篩選出低毒化或無毒化穩定遺傳性狀雙斑東方鲀新品系。”鐘建興說道。簡單來說,就是基地正在通過對河豚的遺傳育種、攝食、環境等因素的控制,達到人工控毒,讓劇毒的河豚變成低毒甚至無毒的美味佳肴。
讓河豚越來越毒
毒素藥用價值高
其實,河豚除了好吃,河豚毒素的化學性質穩定,一般烹調手段難以破壞,在醫學上有極高的應用價值,是十分珍貴的藥物資源——在鎮痛、戒毒、麻醉等方面具有高效特異性功能,同時無依賴性和毒副作用。據介紹,河豚毒素的國際市場價格昂貴,每克售價高達5萬~10萬美元。
“河豚毒素的來源尚無定論,有說是河豚體內產生的,有說是河豚食物中獲得的,也可能有其他的原因。”海水魚類苗種繁育科研中試基地辦公室助理研究員李雷斌表示,今后還可能往提高河豚毒素方向研究。
【技術篇】
一兩滴湯汁+10分鐘告訴你河豚能不能吃
無論是安全吃,還是要提取應用,檢測河豚毒素都是關鍵的步驟。“以前檢測河豚毒素的方法都比較繁瑣,要找到合適的小白鼠,還要到專業的實驗室通過專業的檢測技術才能做,這個過程往往要兩三天。”海水魚類苗種繁育科研中試基地助理研究員蘇捷說,為了找到準確、快速、高效、操作簡便并且單樣本檢測成本低廉的方法,他們2011年就開始研究。
在2013年,研究人員研發了河豚毒素定性快速檢測技術,通過這個檢測技術,可以短短幾十分鐘內檢測出是否含有河豚毒素。但這依然未能滿足研究需要:河豚毒素是有,但多少呢?
去年,研究人員研發出我國最快的河豚毒素檢測技術——《河豚毒素半定量快速檢測試劑盒》,一根試管、一個待檢樣本,試管提取河豚毒素滴于樣本,就能檢測出有多少毒素。“過去要花兩三天時間的操作,現在只要10分鐘就能檢測出來。”蘇捷稱,這項技術有四大優勢:一個人就可以操作完成,且不需要專業技術,操作簡單;時間短;不需要到專業的實驗室,隨時隨地都可以做;準確。
這也就意味著,以后要開吃河豚美食之前,可隨時隨地檢測所食用的河豚是否還有殘留的毒素。“尤其是河豚廚師行業,比如河豚的湯,只要用試管提取一兩滴湯汁,滴于待檢樣本中,10分鐘就能讀取結果。”蘇捷說道。
【名片】
福建省海水魚類苗種繁育科研中試基地
福建省海水魚類苗種繁育科研中試基地是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眾多研究基地之一,位于漳州招商局開發區西南側,與廈門大學漳州校區相鄰,面朝南太武山,可謂山清水秀。基地占地7公頃,建有實驗樓、綜合育苗室、生物餌料培育池、保種室、生態培育池塘等。室內育苗池水體2400立方米,配備有完善的供水系統、供氣系統、升降溫設備;室外生態培育池11口、總面積4公頃;海上養殖網箱49口。基地主要從事海水魚類苗種繁育科研、中試與生產。
基地創建于1980年初,1996年經福建省科技廳批準,擴建為福建省十大中試基地之一;2005年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正式授予“海水水產良種繁育基地”;2013年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批準基地為“福建省大徑真鯛良種場”。
古人為吃河豚
一旁備糞水催吐
在中國古代,食客為了一嘗河豚之鮮也是真拼了——有一種說法提到,古時候食客想吃河豚,但又怕死,就在餐桌旁備一桶大糞。糞的妙用在于:當食客吃下河豚,發現情況不對,可立即灌下糞水催吐,保住性命。
“廈門這兒比較常見的河豚做法就是燉湯。”本地資深食客朱家麟說,河豚肉鮮嫩q彈,燉起湯來不油膩,通常會多加入黃瓜搭配。小眼鏡大排檔的廚師李國勝曾研習過河豚的烹飪,他還補充說,河豚湯分清湯和濃湯,清湯中可加入花蛤,濃湯則有加入咖啡伴侶的說法。
【烹制】
日本河豚廚師
需經專業培訓
朱家麟記得,在日本專營河豚的餐飲店會有相應的許可證,宰殺烹飪河豚的專業廚師需要經過培訓,獲取執照,有的廚師還會在客人面前先試吃,過15分鐘后沒有不良反應,才讓客人動筷子。
而據記者從中國烹飪協會處獲悉,目前尚未有針對河豚廚師的國家級統一培訓和考試,只有江蘇省烹飪協會舉辦過多期養殖(控毒)河豚魚烹調培訓和考試,并對合格學員頒發“烹制養殖(控毒)河豚魚廚師證”。“廚師證只在江蘇省的部分地區管用,這些地區的政府部門認可證件。”中國烹飪協會的工作人員強調。
“閩南地區宰殺烹飪河豚的技術多是互相傳授,各種說法五花八門。”集美職業技術學院烹飪部的胡老師認為,只有進行統一培訓和考試,頒發執照,河豚廚師的技術才有保證,才能讓市民吃河豚吃得安心。
【花絮】
白鷺經常
偷吃小河豚
福建省海水魚類苗種繁育科研中試基地的11口培育池中,有成千上萬條待長成的小河豚,是研究人員的心血,也是遠道而來白鷺的盤中餐。“幾乎每天都要被吃掉幾十甚至幾百條小河豚。”鐘建興說,白鷺特別喜歡到培育池旁“散步”,一開始還會趁工作人員不注意,偷偷摸摸吃幾條就跑。后來發現工作人員并沒有太大威脅,堂而皇之地在工作人員面前吃小河豚。有時候吃飽了,甚至就站在原地休息。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