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無錫市疾控中心開展食品安全檢測實驗室公眾開放日,記者跟隨市民代表、行風監督員一起,實地走進這片“科學天地”,了解無錫市食品安全狀況的監測評估情況。據悉,目前無錫市已構建起覆蓋全市三級網絡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體系,食品風險監測能力居全國前列。
監測問題主要有三大類
無錫市食品安全檢測實驗室可檢測的食品項目共有七大類343個檢測參數。
從監測情況看,主要集中在三大類問題。一類是食品污染物監測方面,超標相對多的項目是金屬元素,涉及蔬菜、水果中的農藥殘留超標。另一類突出問 題是街頭流動餐食品添加劑的違規使用,問題多集中于膨松劑硫酸鋁鉀、甜味劑甜蜜素和糖精鈉、防腐劑苯甲酸鈉、漂白劑二氧化硫等這些常見種類。此外,食源性致病菌檢出率也較高,如在集體配送膳食中檢出致病菌。
梅雨季當心食物中毒
無錫市疾控中心人士提醒,梅雨季節最適合細菌的生長繁殖,若在食品加工、儲存過程中不注意溫度和時間的控制,極易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
從多年監測情況看,食源性疾病的檢出不容忽視,散發的病例中,檢出的致病菌以致瀉性大腸桿菌為最多,其次為諾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門氏菌; 暴發的事件則以副溶血性弧菌為主,主要產生于水產品中。從癥狀看,食源性疾病以腹瀉為主,可疑飲食主要來自家庭和街頭攤點。專家分析說,食品加工不當未燒 熟煮透,是潛在的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
疾控專家提醒,食物最好當頓食用,隔頓飯菜應及時冷藏。常溫下食物保存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并在下一餐食用前徹底回燒加熱。宴席和重大活動建議不供應涼拌菜、生食水產品。
不要吃蝦頭蝦黃
現在正是小龍蝦大量上市的時候,昨天,疾控專家明確表示,從這兩年監測情況看,無錫還沒有發生過橫紋肌溶解癥等“龍蝦病”。
無錫市疾控中心公共衛生部主任高敏國說,對于社會上傳言的“洗蝦粉會導致橫紋肌溶解癥”質疑,他解釋說,洗蝦粉主要成分是草酸,經清水浸泡和高溫烹 飪后會分解掉,現在科學研究仍未能發現二者之間有明確的關聯性。“不過,小龍蝦的頭、蝦黃最好不吃。”他表示,有研究發現,蝦頭的重金屬含量要高于蝦身, 因為蝦的頭部含有鰓和腎臟器官,重金屬無法排出,而且頭部還易積聚寄生蟲。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