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份,山東各地的水溫隨氣溫進一步升高,降雨量大幅度增加,水產養殖病害進入高發期,養殖病害的發生幾率與危害程度將有所增加。
一、病情預測
1、淡水魚類:細菌性疾病發生較多,易發生爛鰓病、腸炎病、赤皮病、細菌性敗血病等。重點關注內陸淡水養殖區域。
2、海水魚類:易發生腹水病、腸炎病等。重點關注沿海鲆鰈類工廠化養殖區。
3、甲殼類:易發生白斑綜合征、紅體病、弧菌病、顫抖病等。重點關注對蝦、梭子蟹、河蟹主養區。
4、刺參:易發生霉菌病, 重點關注沿海刺參主養區。
二、防治措施
1、預防淡水魚類的爛鰓病、腸炎病、赤皮病,可采用聚維酮碘或二氧化氯全池潑灑消毒。適時增氧,投喂優質全價專用飼料、飼料中添加使用微生物制劑等。細菌性敗血病流行季節,每半月可用生石灰化漿全池潑灑消毒進行預防。
治療淡水魚的爛鰓病可用氟苯尼考;細菌性敗血病、腸炎病和赤皮病可用甲砜霉素;腸炎病也可用諾氟沙星、恩諾沙星或大蒜素等拌飼投喂。
2、鲆鰈類腹水病、腸炎病的預防,在投餌上注意,鮮雜魚要消毒,飼料要潔凈,并嚴格控制投餌量與養殖密度。使用地下鹵水或混合自然海水養殖時還要注意其鹽度變化,特別是夏季多雨季節。
對于鲆鰈類的腹水病、腸炎病,堅持“以防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嚴格控制抗生素類藥物的使用劑量和頻率。一旦大菱鲆或牙鲆出現腹水病癥狀或確診,可采取降低水溫、減少投喂量、清除水體中有機污物、加大換水量等措施。發生腸炎病時,可用噁喹酸或土霉素口服和藥浴處理。
3、對蝦類的白斑綜合征、紅體病等要以預防為主。通過定期換水、適時增氧、施用微生態制劑和底質改良劑等措施,調控好水質。科學、適量投喂,防止水質敗壞。定期利用大蒜素和維生素C等拌飼投喂,提高對蝦的免疫力。
預防對蝦弧菌病可使用溴氯海因等定期全池潑灑消毒,定期在飼料中添加清熱解毒、清肝健脾的中藥和復合維生素、礦物鹽及大蒜素等。治療可用諾氟沙星粉、氟苯尼考粉或生大蒜汁拌飼投喂。
預防河蟹顫抖病,要注意不投變質飼料,高溫期保持池塘水深1米以上,定期用生石灰、磷酸氫鈣化水全池潑灑,經常更換池水,保持水質清新。治療時,如病蟹體表有寄生纖毛蟲,應先殺滅體外寄生纖毛蟲,再采用外潑消毒藥與內服藥飼相結合的方法治療。
4、刺參霉菌病的預防,需注意適量投喂,防止投餌過多;做好水質調控、消毒,保持池底和水質清潔;及時分離病參,有條件的進行藥浴。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疫情預報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