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日報訊:面積僅14畝的浙江 臺州三門縣新鑫育苗廠,在今年短短的3個月時間里,培育了10億尾南美白對蝦幼苗,創造了850萬元的產值,實現利潤近150萬元,真可謂“日進萬金”。其銷量超過了縣內其他育苗廠總數的9倍,進入全省育苗廠前列。
育苗秘訣
“最關鍵的還是水。”談到育苗秘訣,新鑫育苗廠老總馬加后滿臉的興奮,“育苗的過程就是使幼苗適應水的鹽度變化,以適應江浙一帶的淡水養殖。在短短的10來天暫養期內,幼苗要適應育苗池水鹽度從20度到0度的變化,是需要很細心地伺候的。”
三門灣的海水太肥,不適宜南美白對蝦育苗。馬加后的幼苗是從福建沿海引進的,如何轉化幼苗成了關節點。為此,每天早上,馬加后將引自水庫的水用石灰消毒后,引進8個配水池,再根據氣溫和苗種的狀況,仔細調節好池水溫度和鹽度,最后用水泵將配好的池水打到其余55個溫室水池里。
在營銷上,馬加后規定:要預約時間,并且帶上一大桶養殖戶養殖塘的水樣。因為馬加后許諾,對每一個客戶都要確保苗種80%以上的成活率。所以,他不但要研究養殖塘的水質、指導養殖戶如何放養苗種,還要選擇晚上出苗,以利幼苗成活。
此外,在苗種放養的密度上,馬加后經仔細摸索,從去年的每池300萬尾增到今年的每池500多萬尾,并對餌料的選擇和喂養數量、頻率,也作了調整。
艱辛探索
馬加后的育苗事業充滿坎坷,自然災害、苗種成本、巨額虧空曾經一直困擾著馬加后。
1998年,看到血蛤苗每公斤8萬多元的火爆市場,馬加后退出了輪窯廠,承包了三門牛頭門育苗廠。但是,一場赤潮無情地卷走了他20多萬元的投入。
2000年,馬加后把育苗廠辦到健跳港邊上。他買來了1000對蝦種,自己嘗試著育苗,當年虧空40萬元。
之后他又轉向研究青蟹、梭子蟹育苗。2002年,青蟹苗種培育出來了,并且成為浙江最早批量培育的青蟹苗。但是效益不佳。
值得慶幸的是,2004年下半年,他的育苗廠順利躋身臺州市農業龍頭企業的行列。馬加后重新做起“育苗大王”的夢。他狠下心花10萬元聘請了江蘇一家研究所的專家來指導育苗,他還多次請教遼寧、寧波、福建、溫州等地的水產育苗專家,結合自己多年的經驗,摸索育苗技術。2005年、2006年兩年的豐收堅定了馬加后的信心。
“今年,我又跟了專家6個多月,對蝦育苗已成為我的拿手好戲了!睔v經失敗的馬加后自信地說,“要做得比別人好就要有信心和勇氣,我們正準備向明年全省銷量第一沖刺!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種苗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