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用生態技術養殖出的清甜型小龍蝦很干凈、蝦黃多、肉質“Q彈”,他們推薦飯店和個人消費者用清蒸方法,像大閘蟹那樣烹飪。
7月是吃小龍蝦的時節,上海海洋大學四名本科生休學經營的生態農業企業,已賣出幾千斤小龍蝦。與市場上的很多小龍蝦不同,這些蝦鰓絲雪白、蝦黃飽滿、肉質富有彈性。擔任總經理的大三學生吳澤建說:“這是我們用生態技術養出的清甜型小龍蝦。”憑借辛勤的付出和優質的產品,這個創業團隊在近日落幕的“創青春”上海市大學生創業大賽上,榮獲金獎,即將參加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他們也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多名投資人品嘗后表示愿意投資,預計企業明年將引入風投。
清晨4時30分起床巡塘
為何選擇小龍蝦養殖這個創業項目?吳澤建說,2014年9月,他和小伙伴們聽說上海市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在征集項目,就展開了討論。他們覺得,水產養殖是該校的特色專業,而國內的小龍蝦市場近幾年越來越大,如果能養出高品質的小龍蝦,或許能贏得市場青睞。于是,他們找到了河蟹、小龍蝦養殖專家王春副教授。與這些學生交流后,王春欣然應允出任創業導師,把小龍蝦苗種選育、飼料配方、生態養殖等集成技術傳授給他們。
創業不但要有想法和技術,還要肯吃苦。對水產養殖來說,尤其如此。在崇明島瀛東生態村的水產養殖基地,記者見到了這些學生。他們的皮膚曬得黝黑,和農民一樣整天在池塘邊干活。陳紹堅告訴記者,休學創業后,他大部分時間待在崇明,每天清晨4時30分左右就要起床。“崇明天亮得早,這里是鳥類保護區,黎明時分會有鳥來吃蝦,所以要早起巡塘,應對突發情況。”巡塘結束后,學生們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檢測水質、除草、喂飼料……他們還自己動手完成了池塘基地改造和房屋裝修。“畢竟現在的人工成本比較高,我們能干的事情,盡量自己干。”吳澤建說。
早晨,上海海洋大學學生在池塘里捕蝦。吳澤建 供圖
倡導“好蝦就要蒸著吃”
如今,公司已擁有高標準養殖示范基地200余畝。池塘內水草群落豐富,營造出“水下園林”式生態養殖環境。投放的飼料屬于環保型,不會沉積在池底。這些因素連同底部增氧設備,使池塘水質達到了國家Ⅱ—Ⅲ類水標準。據估計,這個基地今年產出小龍蝦2萬斤左右,已賣出幾千斤,客戶主要是經銷商和飯店。在今年產的小龍蝦里,大學生將留下3000—4000斤,為苗種選育做準備。
公司擁有的高標準養殖示范基地 吳澤建 供圖
在微信服務號“全可生態水產”里,他們發布了一篇文章《好蝦就要“蒸”著吃》。由于用生態技術養殖出的清甜型小龍蝦很干凈、蝦黃多、肉質“Q彈”,他們推薦飯店和個人消費者用清蒸方法,像大閘蟹那樣烹飪。
據介紹,從包裝盒里取出小龍蝦后,過一遍水,可在蝦上滴幾滴花生油;等水燒開后,把蝦放入蒸籠,蒸7—8分鐘即可。包裝盒里還有秘制醬料,供人們蘸著吃。記者嘗了幾只,發現蝦黃不少,嚼在嘴里感覺很香,有品嘗蟹黃的感覺;蝦肉則很壯,口感清甜。
通過股份合作推廣養殖技術
在王春的指導下,公司采用“兩蝦一蟹”混養模式,分期養殖小龍蝦、河蟹、羅氏沼蝦(大頭蝦),使池塘的綜合效益達到最大化。盈利模式方面,除了向企業、個人銷售水產品,他們還創立了“公司+技術團隊+農戶+股份合作基地”模式,即與農戶、水產合作社開展合作,在占有一定股份的情況下,派技術團隊對合作者進行技術指導,以實現雙贏,也實現了高校水產養殖技術的推廣應用。人才培養方面,公司正在探索“池邊學堂人才培養與輸出”模式,邀更多相關專業大學生來到養殖基地,邊學邊干,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
學生們深有感觸地說,水產養殖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實踐。去年,他們在崇明養殖了一段時間小龍蝦后,感覺到學校里上課時,對老師講解的領會更深了。而今,為了更好地經營初創企業,他們在校方的支持下選擇了休學創業。“農業企業的發展速度可能不如互聯網企業,進入這個行業,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干。”吳澤建表示,“我們會繼續鉆研養殖技術,并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推廣這套技術,讓更多優質的龍蝦進入市場。”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