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豪偉 一名在惠東稔山打魚謀生的福建男子林某,從海里捕撈上來幾條河豚,便拿來蒸著吃,不料體內毒性突然發作,被送到醫院搶救。截至昨日下午4時東時記者發稿,該男子雖然尚有呼吸,但已無心跳和意識。
近日,東時記者在市中心人民醫院急診科搶救室內看到,一名身穿T恤、短褲的男子正躺在1號病床上,雙目緊閉,嘴上還戴著呼吸機。他的父親林先生不久后走出搶救室,獨自一人坐在花壇邊哭泣。“以前吃都沒事的,我現在也不知道怎么辦才好。”林先生介紹,他兒子林某今年才29歲,他們一家來自福建,今年6月才來到惠東稔山打魚謀生。
林先生說,7月8日一早,他的兒子打魚捕撈到幾條河豚。當日上午9時許早餐時,一家人便拿來蒸著吃,當時他也吃了幾塊,但沒有兒子吃得多。“這種魚確實好吃,兒子吃了有半斤。”第二天早餐時,林先生的兒子又用河豚來煮面條吃,不料昨日上午11時左右,林某體內毒性突然發作,被送到附近醫院搶救。當日下午2時左右,由于病情緊急又被轉到市中心人民醫院急診科進行急救。隨后,東時記者從參與急救的醫生處了解到,林某被送到醫院后,醫護人員立即采取了急救措施進行搶救。截至昨日下午4時東時記者發稿,林某僅能依靠呼吸機呼吸,已無心跳和意識。
目前,河豚多見于我國沿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有毒魚類,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臟,其次為腎臟、血液、眼睛、鰓和皮膚,肌肉里毒素較少。但河豚一受到驚嚇,毒素就會由肝臟進入全身血液、器官,使得全身都帶有劇毒。河豚毒素很穩定,一般加熱燒煮不能解毒。宰殺時,內臟的毒素污染魚肉也可引起食肉中毒。毒素除了作用胃腸黏膜引起胃腸炎癥狀外,主要是麻痹中樞神經及末梢神經。
此外,市民還要消除以下幾個誤區。一是長時間燒燉可有效去除毒素,據了解,即便將河豚在130℃高溫下燉11個小時,也只能分解三成左右的毒素。二是河豚菜肴上席后,可根據廚師品嘗后的反應判斷是否安全;而專家表示,河豚毒素在人體內發生反應的時間有長有短,有時半個小時后才會出現中毒癥狀,因而不可掉以輕心。三是人體對河豚的毒素會產生免疫力;專家表示,人體對河豚的毒素不會產生免疫力,中過一次毒,以后還可能會中毒。
據了解,近幾年來,惠州市曾經發生過多起因吃河豚導致中毒的事故,有些人還因此喪命,應該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根市中心人民醫院醫生介紹,由于河豚含有河豚毒素,會讓人中毒。在臨床上表現為手指、口唇、舌尖麻木,并出現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癥狀,而后發展為四肢、骨骼肌肉麻痹,以致病人出現行走困難,發聲、呼吸困難,最后因呼吸衰竭死亡。由于目前河豚毒素對人體的危害還沒有特效藥治療,所以醫院還只能采取洗胃、輸液、吸氧等常規治療辦法。河豚雖然好吃,但千萬別大量吃河豚,一旦誤食出現了中毒癥狀,應立即到醫院救治。
【這些可能致命的海鮮,慎吃!】斑魚類:斑魚可能含有雪卡毒素,它的毒性比河豚毒素強100倍,是已知的危害性較嚴重的赤潮生物毒素之一。熱帶斑魚,包括老虎斑、東星斑、西星斑、杉斑、石斑魚等,容易增加雪卡毒素中毒的機會,雪卡毒素對人體危害很大,嚴重的可導致死亡。海魚越大其中所含的毒素可能越多,食用起來更危險。避免進食1.5 公斤重以上的斑魚類;而且勿吃魚的內臟、魚頭、魚皮,尤其是卵巢。
【織紋螺】織紋螺的致命毒性是在生長環境中獲得的,織紋螺因攝食有毒藻類、富集和蓄積藻類毒素而被毒化,在其生長過程中附集了有毒藻類的一些神經麻醉毒素。每年春夏季其毒性更大,食用后可引起頭暈、嘔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癥狀。潛伏期最短為5分鐘,最長為4個小時。織紋螺種類繁多不易辨別,若不懂得辨別,建議不要購買食用螺類產品,誤食織紋螺后,如發生口唇麻木等類似神經系統癥狀的,須立即到醫院就診。
【銅鑄蟹】銅鑄蟹可能含有麻痹性生物毒素,中毒病人表現為口唇、手腳發麻,步態不穩等癥狀。
【青皮紅肉魚類】青皮紅肉魚包括鮐魚(俗稱鮐巴魚)、金槍魚、鰹魚、秋刀魚、鯖魚、沙丁魚等,這類魚含高組胺酸。青皮紅肉魚體內組胺酸含量較高,當魚不新鮮時,細菌使組胺酸轉變成組胺,腐爛變質的青皮紅肉魚類含大量的組胺使人產生過敏性中毒。不要買、更不要吃魚眼變紅、顏色發暗、肉無彈性的青皮紅肉魚;烹制鮮、咸青皮紅肉魚時,要先去內臟、洗凈,切段后用水浸泡2~3小時,然后紅燒、清蒸或酥燜,不宜煎、炸;有過敏性疾病的人,不要吃青皮紅肉魚。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