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厄爾尼諾現象產生的高溫對于漁業養殖帶來了嚴重影響,老撾、越南、緬甸、柬埔寨、泰國都面臨水位下降以及海水倒灌所引發的的水域鹽堿化的威脅。目前,湄公河水位已經下降到了1926年來的最低,對水產養殖業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魚蝦一季度產量完成不到50%。預計今年當地水產業將減產60萬噸,而農作物將減產超過22萬噸。
同時,福建省海水養殖優勢突出。如寧德擁有大黃魚、海參、紫菜、海帶、鮑魚等區域特色優勢養殖品種,東山擁有對蝦、鮑魚、牡蠣、貽貝等優勢養殖品種。2015年寧德市海水養殖產量59.7萬噸,其中大黃魚產量達9萬噸左右,占全國80%以上;漳州東山縣養殖產量21.5萬噸,其中對蝦產量0.33萬噸,鮑魚產量0.46萬噸,牡蠣產量6.98萬噸,貽貝產量1.1萬噸。
隨著東南亞水產品需求增多,福建省出口因此迎來契機,對此,福建檢驗檢疫局幫促福建省水產品出口產業練好內功,加大“出海”力度:一是發展現代海水養殖新模式。加快灣外深水大網箱、塑膠網箱、南美白對蝦高位池養殖和陸上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等設施漁業建設速度。二是實施科技興海戰略。充分發揮水產科研部門的技術和人才優勢,派出科技人員深入沿海漁村和重點養殖區開展養殖技術、水產病害防控及水產品質量安全方面的技術培訓。三是養殖戶加強疾病預防。做好水質防控,增強魚體免疫抵抗力;適時調整和控制投餌量,科學投喂,增強養殖動物的體質。四是加強日常管理。養殖期間盡量減少操作,以減低對養殖動物的應激反應,避免因養殖動物受傷而引起病原菌的感染。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