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全省平均氣溫在24℃-33℃,全年養殖水溫達到最高點,也是養殖的黃金季節。這時期投餌量大,池魚糞便及其代謝物污染水質嚴重,氨氮、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嚴重超標,是水產養殖各種病害高發期,爛鰓、出血、腸炎等細菌性疾病和黏孢子蟲等寄生蟲疾病極易發生。8月份養殖生產管理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全年的養殖產量和經濟效益。
一、病情預測
1.鯉魚:易發生細菌性爛腮病、出血病、腸炎病。同時易得車輪蟲、粘孢子蟲、錨頭鳋等寄生蟲性疾病。重點關注省內主養區和高密度精養區。
2.草魚:易發生爛鰓病、腸炎病、出血病。重點關注沈陽、遼陽整個漁區。
3.鯽魚:易發生鰓部和腸道粘孢子蟲病。重點關注沈陽、遼陽、丹東養殖區。
4.鰱鳙魚:成魚易發生爛腮病、腸炎病、赤皮病、打印病和爆發性出血病。關注省內主養區和大水面養殖區。
5.虹鱒魚、鱘魚:易發生腸炎病、爛鰓病和高溫引發的鮭鱒魚腎病。重點關注本溪、葫蘆島、丹東養殖區。
6.大菱鲆:易發生腸炎病、弧菌病、腹水病。關注葫蘆島工廠化養殖區。
7.對蝦:易發生病毒病(白斑病)、細菌病(紅腿病、爛眼病、黑鰓病等)等。關注沿海各市的中國對蝦養殖池塘和南美白對蝦精養區。
8.海參:易發生腐皮病。同時注意海參養殖池剛毛藻等有害藻類的大量繁殖。關注沿海全部養殖區域。
9.海蜇:易發生“氣泡病”、“頂網”、“長脖”、“萎縮” 、“上吊”、“落底”等病害。重點關注丹東海蜇養殖區。
10.河蟹:易發生蛻殼不遂病、黑鰓病、水腫病。,重點關注盤錦、鞍山河蟹精養區、稻田養殖區、葦田養殖區。
二、防治措施
8月份進入高溫季節,是魚類快速生長時期,也是各種病原微生物繁殖的高峰時期,一旦發病,治療很困難。因此防治要做到無病先防。這一時期必須做好養殖水質調節工作,減少病害發生機率。一是經常加注新水;二是定期用水質改良劑、底質改良劑或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三是定期使用消殺劑控制有害病菌的滋生繁殖,減少感染機會。四是每半個月投喂免疫增強劑藥餌一個療程,提高魚的抗病力。一旦發病,要及時確診,在執業獸醫的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減少病害造成的損失。
1.淡水魚類疾病的防控:一是用生石灰、漂白粉、生物制劑等定期對池塘進行消毒和水質調節,每10天池塘消毒一次,二是每天開啟池塘的增氧設備,如遇到悶熱天氣,應延長增氧時間。三是投喂新鮮優質餌料。
2.大菱鲆、虹鱒魚疾病的防控:定期對養殖池和工具進行消毒,及時清洗養殖池塘,避免投喂變質飼料,合理控制投餌量。可在飼料中加拌復合維生素,增加魚體的免疫力。
3.對蝦病毒、細菌病防控:高溫季節,應該滿水位,減少換水,以保持水質的相對穩定,在餌料中添加多維糖是提高對蝦免疫力的最佳辦法。
4.海參疾病防控:在海參養殖過程中,密切注意水質變化,尤其大雨過后,水質變化較大,要加大換水量,下雨時從表層隨時排出表層淡水,防止鹽度驟降;有底部微孔充氧設施的池塘,要適當開機增氧,改善水質、底質。日常注意撈除養殖池中的雜草。
5.海蜇病害控制:8月份,是海蜇的生長旺季,需餌量大,而該月份海蜇天然餌料往往缺乏。保持充足餌料供給(搞好餌料生物的培養和增加代用餌料的投喂量),可預防海蜇平頭、長脖、萎縮等病害發生。采取換水、潑灑微生物制劑、水質改良劑等方法控制水體透明度在35—50厘米、PH值在8.6以下,可預防氣泡病的發生。
各種疾病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病,要及時請有水產執業獸醫證的獸醫確診,進行藥物治療。更多疾病防控方法請登錄全國水生動物疾病遠程輔助診斷網遼寧省分診平臺。也可選擇相關專家咨詢。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疫情預報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