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鱗鲃魚。(圖片來自網絡)
“別看它們還是身長僅5厘米的小魚苗,等成魚后最大的都十多斤重,經濟價值可觀。”7月19日上午,在東港市長山鎮一處水產良種場,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推廣科科長孫述好說, 今年6月,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從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引進大鱗鲃魚苗,目前苗種長勢良好。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隨著丹東市漁業經濟的發展,優質品種缺乏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開發優質養殖品種并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是我市淡水養殖業發展的方向。
“丹東市淡水資源十分豐富,有池塘面積3萬畝,為發展大鱗鲃魚養殖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資源優勢。”孫述好介紹,此次引進大鱗鲃魚苗共計1萬尾,主要是進行魚苗培育技術研究。計劃開展大鱗鲃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不同生長階段的水質調控作用等研究,為大鱗鲃魚的產業化發展鋪平道路。
大鱗鲃屬于鯉科、鲃亞科,為廣溫性魚類,具有肉質鮮美、生長速度快、抗逆性強、耐鹽堿等優良特性。其最大個體的體長70厘米,體重12公斤,原產于烏茲別克斯坦,是當地貴重的大型經濟魚類。該魚養殖技術要求低,經濟效益好,水質要求低,生長速度快。“大鱗鲃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引入我國并進行馴化,比我國目前人工養殖的中華倒刺鲃、光刺鲃、黑鱗鲃、金錢鲃等鲃魚更耐寒。”孫述好介紹,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大鱗鲃適合大規模養殖與推廣,它豐富了我國北方鲃魚養殖品種。鲃魚在我國南方市場屬高檔水產品,隨著近幾年養殖技術的突破,許多養殖戶開始關注這一新興養殖品種。在我國北方僅有少數地區飼養鲃魚,現市場售價可達25元/500克。
在丹東地區引進大鱗鲃苗種繁育可帶動飼料、冷凍加工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可以豐富本地區淡水魚類品種,調整產業結構,達到漁民增產增收的目的,對我市的主導產業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