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三門縣海洋與漁業局將“互聯網+”與監管、技術和銷售深度融合,推動漁業全產業鏈升級,打造高質、高產、廣銷的現代化“智慧漁業”。今年1-6月,該縣漁業總產值達10.3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8.5%。
一是互聯網+監管。采集、上傳水產養殖單位的產銷信息至“水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臺”,并為平臺產品生成可供消費者查詢的二維碼,實現“生產有記錄、來源可查詢、流向可跟蹤、產品可召回、質量有保障”的監管模式。今年以來,共有15家水產養殖企業加入追溯信息采集,涉及水產40余種;信息追溯掃碼查詢量達10余萬次。
二是互聯網+技術。普及自動水循環、微孔管增氧、水體監測和自動投喂等現代養殖技術設備,利用無線傳感技術全天候監測養殖區氣候環境,檢測采集ph值、溶解氧、鹽度等水質參數,并上傳至監控中心和云服務器,方便養殖戶通過手機、PDA、電腦等終端實時查看養殖信息。目前,已有4家大規模養殖企業使用智能技術養殖,服務養殖戶500余戶,實現戶均年減損10多萬元。
三是互聯網+銷售。積極引導漁業養殖企業及養殖戶利用“天貓特色館”、“淘寶青蟹節”、“農村淘寶”等電商平臺,拓寬漁業銷售市場,實現線上線下產銷有機融合、互動提升。今年1-6月,該縣共開設漁業電商免費培訓班3期,培訓漁民300多名,帶動108家漁業企業觸網,個體新開微店150多家。水產品線上銷售額破億元,同比增長近25%。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