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進入高溫高濕天氣,是淡水魚養殖疾病流行高發期。寶坻區水產專家深入水產養殖戶、養殖小區,指導養殖戶魚病防控的技術,增強養殖戶從業技能,降低養殖風險,確保收入。
杜金山是鴻騰水產養殖基地的技術員,負責著基地上千畝魚池的技術管護工作。每年一到七八月份,他就特別緊張,生怕魚池里的魚受高溫高濕天氣影響生了病,水產專家的到來,給他吃下了一顆定心丸。他說:“今天專家給咱們看看,水呀、魚呀都挺好,沒啥問題,正是高溫季節,正是魚發病的高期,天天提心吊膽的,晚上睡覺都睡不好,一天最少兩到三次轉塘,現在心里有底了,對這方面也挺放心的。”
夏季池塘水體溫度高,細菌以及其他病原體大量繁殖。同時氣候多變,也造成水質變化快,特別是發生持續高溫時,魚類受環境變化影響,應激反應加劇,抵抗力下降,容易導致各類病害發生,很多養殖戶都擔心減產減收。針對這一情況,寶坻區的水產技術人員送技術到池塘邊,給養殖戶們提供及時有效的技術指導。
寶坻區畜牧水產業發展服務中心高級工程師趙國營介紹,這一時節,養殖戶們在養殖過程中,應隨時關注水的變化和魚的變化,同時適當投放一些消炎、消毒的菌類制劑,提高水體質量和魚的體質,把病害控制在萌芽狀態,并重點預防鯉魚、鯽魚等爆發性出血病的發生。他說:“預防基本上以內服外消為主,內部給它喂一點抗出血病的藥物,包括中藥、西藥,消毒就是潑一些碘制劑和氯制劑,把水體里的細菌降低一下。同時要調整好水體的各種指標,讓氨氮、亞酸鹽,或者有毒有害的物資要很低,讓魚在這個環境里待得特別舒服,也能夠減少發病率。針對不同的魚有不同的藥物,所以說要找專業的病害防治部門化驗,提出相應的方案。”
同時,趙國營還提醒廣大養殖戶,高溫高濕時節,雨水天氣也相對增多,降水量較大,應隨時關注天氣變化,做好池塘的管護,最大限度減少損失,確保效益。“首先堤埝要護好,別遇上大雨,或者趕上惡略天氣了,堤埝開了,把魚跑了,增加養殖戶的損失。二來天氣變化了,可能要降大雨了,我們要提前對蝦啊,草魚啊,做好應急防護,潑一些應急藥物,天氣不好的天氣,要注意巡塘,班次排得緊一些,隨時關注著天氣變化。”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