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吃完2斤小龍蝦幾小時后,女子突感后背、四肢疼痛難忍,送醫院一檢查,發現女子血液中肌酸激酶是常人的100多倍,被診斷為“橫紋肌溶解綜合征”。蘇北醫院急診科醫生陸明峰說,這是今年揚州市遇到的首例“龍蝦病”,也是近四年來發生的第一例,患者吃的龍蝦是從菜場買來自己做的。記者了解到,“龍蝦病”專業上稱為“哈夫病”,2012年揚州市曾發生過兩起小龍蝦中毒事件。
美食惹的禍
朋友送來2斤龍蝦
女子吃后肌肉疼痛
35歲的劉靜(化名)是市區人,昨天她還躺在蘇北醫院病床上。據她回憶,上周四下午,她的好朋友從菜場買來兩斤龍蝦,送到她家中。因擔心天熱龍蝦會死掉,劉靜趕忙沖洗下鍋。傍晚時分,一鍋香噴噴的龍蝦出鍋了。晚飯時,劉靜和母親都吃了龍蝦。“我媽那天食欲不振,她只吃了幾只,我一個人幾乎吃了兩斤。”
過了約五六個小時后,劉靜感覺渾身不舒服。“四肢很疼,胳膊抬不起來。去陽臺收衣服,胳膊抬起來都酸。”她坐在沙發上休息了會,指望癥狀會好些。然而,情況愈發嚴重,胸部和后背也酸痛起來,腰都直不起來了。因為身體不適,她就去睡覺了。
入院緊急治療
原來患上“哈夫病”
次日凌晨,劉靜起床都困難了。“本以為肌肉不會再疼了,哪知背部疼得厲害,難以忍受。”劉靜將情況告知母親,二人決定去醫院檢查。清晨5:00多,劉靜就到了蘇北醫院急診室。急診醫生陸明峰得知患者食用過龍蝦,隨即通過尿液檢測發現,患者有少許“醬油尿”出現。血液檢測顯示,患者肌紅蛋白、肌酸激酶都較高,特別是肌酸激酶,達到正常人的近138倍。
據了解,正常人血液中的肌酸激酶不能高于145umol/L(毫摩爾每升),而劉靜的該項指標超過了20000umol/L。陸明峰診斷,患者之所以肌肉酸痛,這是由于肌肉中的肌紅蛋白溶入血液中,患上了“小龍蝦病”。經檢查發現,劉靜腎臟功能沒有衰竭,病情還算較輕。隨即,醫生對患者進行了保護腎臟的治療,為患者及時補液沖刷血液中的肌紅蛋白,讓其不沉淀。記者了解到,目前患者還在住院,病情有待進一步觀察。
啥叫“哈夫病”
癥狀:出現醬油尿,肌肉痛全身乏力
吃龍蝦患上“哈夫病”,在我市或者外地,都曾發生過。2012年,在揚州市同一家餐館,曾發生兩起市民食用小龍蝦中毒事件。陸明峰告訴記者,大家所說的“龍蝦病”,其實就是“橫紋肌溶解綜合征”。毒素導致患者橫紋肌細胞受損,使細胞膜的完整性改變,細胞內物質如蛋白、離子等物質進入到血液里,最后從尿中排出。中毒者先會出現肌肉酸痛、腫脹,接著可能有發熱、全身乏力等較大的反應。情況較為嚴重的市民,尿液會呈醬油色。這是因為,患者會出現急性腎衰竭,肌肉中的肌紅蛋白融入血液阻塞腎小管而導致腎衰。至于毒素是什么?病因至今未能找到。
據悉,此病拖延不治的話,會導致人體肌肉細胞里的肌紅蛋白跑到血液里去,被破壞的肌肉細胞會分泌出大量的鉀,進入血液中會引起高鉀血癥,嚴重時可致心臟驟停危及生命。
原因:龍蝦食用低等生物,采用快速爆炒
躺在病床上的劉靜回憶,“龍蝦是朋友在菜場上買的,奇怪的是,我媽媽吃了幾只也沒事,我怎么會得這病?”陸醫生分析,患者食用了兩斤龍蝦,服用數量過多,中毒可能與此有關系。醫生還指出,龍蝦是從菜場上買回來的,回家后沒養一段時間,毒素還在龍蝦體內,可能也是一種危險因素。
記者隨后又咨詢了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水產養殖系博士安振華。安博士說,他們對小龍蝦研究了六七年,其實小龍蝦最初只有美洲有,引進到國內還是建國初期的事。“一些美國人食用魚肉,也會出現橫紋肌溶解的癥狀。”安博士表示,食用小龍蝦會導致此病,但錯并不在小龍蝦身上。食用小龍蝦導致人體中毒,毒素成分至今未分析出來。
安博士說:“發病原因很有可能與龍蝦吃的低等生物有關,譬如藻類和水螅。小龍蝦食用了攜帶毒素的藻類、水螅等低等生物,毒素便會蓄積在肝臟、胃和腸子里。加上蒸煮和快速爆炒的烹飪方法,并不容易分解毒素,如果龍蝦大量進入人體后,會使人中毒。
記者探訪
揚州批發市場
未檢出“問題龍蝦”
那么,揚州市場龍蝦來源何處?是否存在“有毒”龍蝦?記者了解到,我市大部分飯店是點對點從外地批發,目前市場上僅有少部分龍蝦來自市水產批發市場和萃園橋市場。
揚州一負責批發銷售龍蝦的水產公司負責人表示,每年的4月-9月都是小龍蝦的銷售期。今年我市龍蝦價格比較親民。龍蝦的上市量跟氣候有關,5月份前,揚州市場上的龍蝦多來自廣西、湖南等南方地區,5月份后,就以本地產龍蝦為主了。他們進的龍蝦必須要有當地農委的檢測合格證明。
“每批運到批發市場的龍蝦,都需經過市場內部的檢測中心,跟蹤記錄來源地,隨后檢驗人員通過速檢試劑盒,對小龍蝦進行抽檢。”市水產批發市場一人員介紹,每年龍蝦上市后,開始加大對小龍蝦的抽檢頻率和力度,檢測項目包括孔雀石綠、呋喃唑酮代謝物、氯霉素、氟喹諾酮類物質等。同時,市食藥監、市場監管部門,也對市場內的小龍蝦進行了專項抽檢,目前沒有發現“問題龍蝦”。
吃龍蝦要煮透
蝦頭蝦黃不要吃
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水產養殖系博士安振華建議廣大市民,吃小龍蝦最好不要吃蝦頭和蝦黃,小龍蝦的尾部最安全,因為毒素一般會蓄積在頭部的肝臟和胃里面。“小龍蝦買回家后,最好放在清水里養24—36小時,使其吐凈體內的泥沙等臟東西。在加工小龍蝦時,兩鰓里的臟東西要清除,因為鰓毛里面吸附了很多細菌,最好把鰓剪掉,蝦殼最好用刷子刷洗干凈。”
在烹飪龍蝦的方式上,專家建議,最好燒制時間長一點,要避免蒸煮、爆炒等快速烹飪方法。另外,市民一次食用龍蝦的數量不宜過多,最好控制在10個以內。對于孕婦、小孩等人群,應盡量少吃龍蝦。
此外,蘇北醫院急診科醫生陸明峰提醒市民,如果出現醬油尿、肌肉酸痛等癥狀要及時就診,就診時要主動告訴醫生自己是否吃過小龍蝦,以便盡早確診,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能阻斷腎腎功能惡化、衰竭。
溫馨提醒
這幾類龍蝦不能吃
那什么樣的龍蝦能吃,什么樣的龍蝦不能吃呢?專家支招道,買龍蝦一定要到正規市場購買,挑選個頭大、殼青鰓白、活力強的龍蝦。另外,下面幾類龍蝦不能吃。
1.現吃現做,隔夜的龍蝦盡量不要食用。
2.不要食用有濃烈腥味、蝦體散開發直、肉體松軟無彈性、顏色變暗、殼身有較多黏性物質的龍蝦。
3.龍蝦不要與柿子、石榴、葡萄和山楂等水果一起食用,防止這些原料中的鞣酸與蝦中的鈣形成不溶性物質,引起腸胃不適。
4.死了的龍蝦千萬不能吃,因為龍蝦是高蛋白生物,本身體內含有的細菌多,龍蝦一死,細菌立刻分解,人吃了,容易中毒和拉肚子。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