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頭村的李文吉妻子為魚池消毒。長城網劉飛攝
長城網石家莊8月4日訊(記者 任俊鵬 房淑婧 解哲琳 劉飛)“7·19”洪災爆發后,石家莊市井陘縣威州鎮23個行政村,村村受災,700多戶房屋進水,1.2萬畝農田受災,5000畝絕收,300畝農田被徹底沖毀。同時,該鎮貫通冶河東西兩側村莊的道路橋梁斷交,冷水魚養殖業毀于一旦,災后恢復重建問題擺在了威州鎮政府和群眾面前。
溝通東西兩側的是巖峰線和205省道連接線。長城網 劉飛 攝
恢復重建的第一場硬仗勝利完成 冶河在威州鎮境內穿過,將該鎮分為了河東與河西兩部分,河西邊5個行政村有近1萬人。而溝通東西兩側的是巖峰線和205省道連接線,這條路有一公里長,跨過冶河的部分是一座橋。洪水過后,連接線的橋和路全部被沖毀。 為了早日打通這條路,該鎮向縣里申請了10萬元資金,而此時修完這段路還有35萬元的資金缺口。此時,該鎮的企業家們站了出來,有機器的出機器,有材料的出材料,附近的村民們自覺做起了義務勞工。就這樣,原本需要45萬元方能打通的道路,僅僅用了10萬元,用時8天就已經施工完畢。 “這條連接線是我們恢復重建工作的第一場硬仗,我們不但是勝利了,更是漂漂亮亮地勝利!”威州鎮黨委書記劉志宏欣慰地說,該鎮宋馳公司無償提供了2臺鉤機和3輛鏟車,自始至終一直在修路修橋。據他回憶,連接線在修復過程中每天都會有三輛鏟車和三輛鉤機作業,施工人員每天也不少于30人。正是由于所有人團結一心,才保證了河兩岸的正常溝通通行。
坡頭村的李文吉的魚池已開始恢復生產。長城網劉飛攝
華北最大的冷水魚養殖基地開始恢復生產 威州鎮有著豐富的泉水資源,這里的泉水常年是17度的恒溫,這為該鎮的冷水魚養殖業創造了便利的條件。經過近20年的發展,威州鎮的冷水魚養殖戶達到了43戶,逐漸成為了華北最大的冷水魚養殖基地。“這里主要養殖鯽魚、虹鱒魚、鱘魚、青海湖鰉魚,其中鰉魚一年只能生長一兩重,價格最高。洪水過后,60萬斤魚全沒了。”威州鎮鎮長梁吉軍痛惜地說,該鎮僅養魚戶的經濟損失就超過1個億。 然而洪水并沒有打倒他們,魚沒有了還有魚池,還有技術。7月21日,水還是沒退完,該鎮坡頭村的李文吉就開始了生產自救。購買了幾個消防槍和水泵開始往外清理魚池中的淤泥,隨后對魚池進行消毒,購買魚苗,并將搶救回來的四千條俄羅斯鱘魚放入池中。 養殖戶不等不靠,自己清理魚池,購買育苗,鎮政府積極為他們發放生活急需物資,消毒藥品,清理路障和周圍環境。截至8月4日,43戶養殖戶已有8戶恢復生產。 據梁吉軍介紹,目前該鎮正在想法幫助養殖戶爭取銀行的貼息貸款和用電優惠,盡最大努力讓養殖戶恢復生產重建家園。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