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各級漁業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漁業漁政工作會議精神和《農業部關于加快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指導意見》部署,以“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為主線,著力調整優化漁業生產結構,轉變漁業發展方式,落實強農惠漁政策,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十三五”漁業實現良好開局。
漁業經濟運行各項主要指標均較上年有所好轉
漁業生產穩定
據全國20個漁業主產省統計數據,1月~6月國內水產品總產量(根據漁業統計報表制度,月度產量不含遠洋漁業產量)2781.91萬噸,同比增長3.03%,其中,水產養殖產量2193.28萬噸,同比增長3.73%,捕撈產量588.62萬噸,同比增長0.5%。
價格溫和上漲
1月~6月水產品批發市場綜合平均價格為23.15元/千克,同比增長5.22%,其中,海水產品價格42.69元/千克,同比增長8.35%,淡水產品價格15.52元/千克,同比增長1.25%。
貿易由降轉增
今年一季度,我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大幅下降,二季度逐步企穩回升。1-6月我國水產品進出口總量393.51萬噸,進出口總額139.22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72%和1.42%,其中,出口量196.83萬噸,出口額96.27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99%和0.48%。
養殖業轉方式調結構良性起步,但大宗品種轉型難度依然較大
部分品種適應市場需求,養殖結構出現良性調整
牡蠣、淡水小龍蝦、黃顙魚等熱銷品種,養殖戶投苗積極性高漲,養殖規模呈持續擴大態勢。鮃蝶類、海帶養殖受價格低迷影響,養殖規模有所下調。
新型養殖模式快速發展
今年以來,大水面生態增養殖、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種養結合稻田養殖、海洋牧場立體養殖、外海深水網箱養殖等健康養殖逐漸增加,其中僅“稻蝦綜合種養”就帶動淡水小龍蝦放養面積和投苗量同比均增加了近20%。
大宗品種轉型難度大
其中,大宗淡水魚由于產量基數大、生產慣性大、市場容量大等原因,轉型尤為困難,養殖戶普遍反映期待轉型但又不敢輕易轉型。
海洋漁業資源狀況不佳,違規捕撈清理整治任務艱巨
根據捕撈漁情監測數據,今年上半年海洋漁業資源較差,漁船整體出航率和作業天數比去年同期均略有下降,傳統經濟漁獲產量下降,價格上漲。其中,帶魚、小黃魚、魷魚和鮐魚價格漲幅超過20%。
去年以來,我部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和全國清理整治“絕戶網”和涉漁“三無”船舶現場會要求,不斷加大打擊力度,但“重錘”之下,捕撈幼魚現象仍有發生,說明違規捕撈清理整治工作任務仍十分艱巨。
水產加工業加速“洗牌”,過剩產能得以壓減
近年來,我國水產品出口貿易價格優勢逐步喪失,尤其去年以來,全球經濟復蘇緩慢,水產品消費萎縮,一些以出口為導向的加工企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部分企業減產甚至破產,行業內加速洗牌。今年二季度以來,全球水產品消費呈現復蘇跡象,國際訂單增多,同時,經過這一輪“洗牌”,過剩的加工能力得到一定釋放,企業訂單開始增加,水產品加工業經歷“低谷”后,表現出一定的復蘇跡象。
災害多發頻發,漁業生產嚴重受損
今年以來,我國漁業連續遭受低溫寒潮、洪澇災害,受災面積大,漁業損失重。據初步統計,入夏以來的洪澇災害已造成水產養殖受災面積1036萬畝,產量損失106萬噸,漁船沉沒損毀2065艘,直接經濟損失達186億元。風險保障體系不健全對漁業轉型升級的制約作用愈加凸顯。
風險挑戰客觀存在,全年良好形勢仍可預期
除自然災害影響外,漁業轉型升級仍然面臨諸多挑戰。養殖成本持續增加,擠壓養殖效益空間,但養殖戶轉型意愿更加強烈,養殖品種結構調整更加與市場需求變化同向,全年水產品有效供給和漁民增收的總體趨勢不會改變。
近海傳統經濟漁業資源偏緊的狀態短期內難有明顯改善,但隨著資源環境保護和修復的持續深入以及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強,一些品種資源有恢復的跡象,如帶魚和鯧魚下半年就有望形成魚汛。
水產品貿易同構競爭愈加激烈,我國水產品的成本、價格優勢不斷喪失,但長期發展積累下來的技術、管理等優勢在未來5年~10年內仍將存在,加之近期國際市場復蘇跡象明顯,預計全年水產品貿易將呈增長態勢。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