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通常人們去市場買魚都有分為野生魚和養殖魚,但是野生魚和養殖魚的區別,你知道嗎?
1、體型
野生魚生活在自然、開放水體中,活動范圍廣,游動頻繁,反應迅速,體型瘦長;養殖魚生活在限定區域里,活動范圍小,游速慢,反應較慢,體型肥滿。
2、外觀
野生魚生活在流水中,鱗片薄,呈灰白色,光澤明亮;養殖魚生活在有一定底泥沉積的靜水中,鱗片偏厚,呈黑灰色,亮度較低
3、內臟
腹部油層厚,一般為養殖魚;油層薄,則為野生魚。
4、血液
兩者血液中的紅血球數目與血紅素含量是差不多的,但其血糖含量卻有很大的差別,野生魚血糖含量偏高。
5、泥腥味
網箱養殖魚和流動無污染水體的野生魚泥腥味少,池塘養殖魚泥腥味較重。
6、口感
野生魚因肌纖維粗硬,更有嚼頭;養殖魚肉質更細嫩。
7、鮮味
養殖魚肌肉中粗脂肪含量、鮮味氨基酸顯著高于野生魚,所以,味道更鮮香。
8、膽固醇
野生魚在臟體比、肝體比方面顯著高于養殖魚,所以,膽固醇較高,當然,不同品種會有差異。
9、抗生素、藥物殘留
曾幾何時,人工養殖濫用違禁藥和抗生素年代,人工養殖魚的藥物殘留較高,不過,隨著國家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養殖戶素質的不斷提升,消費者消費意識、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人工養殖魚藥殘已呈大幅減少之勢。反而是現在野生水域環境失控,抗生素嚴重超標,比如曾有報道指出珠江口水域含48種以上抗生素,嚴重危害著這一區域的自然物種健康繁殖和生長。所以,野生魚類抗生素也超標,且無法監控。
10、重金屬
野生魚因生長環境復雜、活動范圍廣、生長周期長,體內重金屬含量可能是養殖魚的數倍以上。
所以現在,人工養殖魚和野生魚還是各有優劣!有消費者對野生魚特別推崇,認為是高檔魚的象征,其實是個誤區!
野生魚尤其是人工養殖品種的野生魚數量少,物以稀為貴,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而實際上,野生魚生存環境存在太多的不確定性:工業污染、生活廢水、重金屬超標、病毒變異、寄生蟲滋生、攝食雜亂、細菌、核輻射......
野生魚的安全概率和安全指數是極低的,這也是為什么美國人不吃野生魚的原因!這也是為什么一些歐洲國家直接規定,野生魚可以垂釣,但是嚴禁銷售的原因!而人工養殖魚只要從魚苗、飼料、動保、物流等養殖各環節,都做到合法、合規、合理、合情地進行科學操作和管理,毫不夸張地說,人工養殖魚一定比野生魚更安全、更健康、更鮮美!
其實,現在的人工養殖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已經發展到一個完全不用靠天吃飯的階段了!水泥池工廠化養殖、不銹鋼深水網箱養殖、集裝箱循環水養殖,這些高度可控的養殖模式,不僅能夠保證生產的安全性和集約性,而且也大幅提升了人工養殖魚的安全、健康和營養!尤其是最近一年興起的、受控式高效循環水,集裝箱養殖模式,打造出一個恒溫、恒濕、恒氧、恒光、恒菌、恒藻的封閉流水系統養出的魚,經過多方權威機構檢測所有指標均已遠遠超出歐盟食品衛生標準,無疑是中國水產消費者的福音,值得期盼!不過,可能會因為成本高,售價昂貴~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