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平時的微信技術交流和水產醫院論壇上,不斷有人要求幫助診斷對蝦出現問題的原因和處理方法,可是,在提問題時,往往出現提供的資料不夠,讓別人無法正確分析發生問題的原因,那么在提出問題的同時大家應該提供哪些具體資料呢?也就是在塘頭服務過程中處理對蝦出現問題時,應該調查哪些內容來幫助分析、診斷和處理呢?
1、養殖池塘種類
土池、高位池、工廠化養殖,每種養殖模式容易出現的問題和發病階段都不一樣。比如高位池前期容易得氣泡病,后期容易偷死等等。
2、池塘的土質、水深
不一樣的土質決定的發病情況也不同。比如水泥池前期容易得氣泡病,粘壤土后期容易缺氧等。水深決定發病階段不同,比如前期水淺容易出現氣泡病、水渾、青苔、應激大誘發疾病等現象。后期水深,容易底層缺氧,引起偷死。后期水淺,容易出現返底、水渾或水濃。
3、養殖面積、放苗密度、增氧配置
面積越小,增氧效率越高,產量容易越高。比如:1畝地1臺1.5千瓦的增氧機和2畝地2臺1.5千瓦增氧機,同樣每畝1.5千瓦,1畝地的增氧效率遠大于2畝地的增氧效率。放苗密度和增氧配置息息相關,如果密度高,增氧配置跟不上,后期很難養。比如每畝0.5千瓦的增氧機,放苗4萬/畝,養到蝦100頭/斤的時候就很難養了。
4、養殖天數,規格大小,喂料情況
養殖天數、規格和喂料都是相對應的。比如土池放一代苗20天的情況下,正常溫度下,規格在4-5公分,吃料每萬苗每天1.2斤左右。如果到了70頭左右的蝦,每萬苗每天吃7斤左右。養殖天數和規格大小它們決定容易出現那些養殖問題。比如前30天左右容易出現氣泡病。5公分左右的蝦,容易出現轉肝期的問題,進而引起細菌病。100頭左右的蝦容易缺氧,還容易出現病毒病。65頭左右的蝦容易出現偷死、“白便”等等。
5、水體的物理、化學指標
pH值、氨氮、亞硝酸鹽、溶氧,每一個指標代表的意義都不同,每個指標和其他的指標都息息相關,所以測定的指標要全,測定的時間也要說明,時間不同代表的意義也不同。
6、水體的生物指標
水體顏色、藻類組成、水體的透明度。水體的顏色主要由藻類決定,所以什么樣的藻類決定什么樣的水體顏色,而每一種藻類又由水體的營養和天氣決定。每一種藻類引起的問題也不同。前期的藻相和后期的藻相是不同的,如果前期的藻相出現在后期,就說明出現問題了。比如前期容易出現硅藻水體說明是好水,如果后期出現硅藻水體,說明要么水變了,要么喂料太少,喂料少的原因應該是蝦少了。螺旋藻和裸藻水體容易出現在后期,如果出現在前期水體,說明池塘有機化嚴重,磷過剩等等。透明度的高低也決定水質情況,容易出現的問題也不同,比如前期透明度高,容易出現氣泡病,后期透明度低容易引起缺氧。
7、看蝦和拍蝦照片
看蝦一定是看拋網的蝦,不要看飼料臺上的蝦,因為飼料臺上的看的不準確。蝦拋上來后,要在白色盆里拍個整體蝦的圖片,建議20尾左右的蝦就可以,不要全拍,全拍看不清楚。然后把發病嚴重的蝦、剛發病的蝦和正常蝦做個對照,一般是5尾蝦左右,每尾蝦要隔開,不要緊密放在一起,放在一起光線不好,看不清楚。最后拿病蝦出來,單個拍,容易拍清楚,好分析。
8、用藥情況
把前一個星期的用藥情況列出來,知道客戶用過什么藥品,看看有沒有用的不適當的。
9、天氣情況
前一個星期的天氣情況和后一個星期的天氣情況。知道前一個星期的天氣情況,就知道容易出現什么問題。如何調水、肥水,治病等,我們要知道以后的天氣情況,天氣的好壞決定處理方案和治療效果。
10、池塘共喂多少斤料
知道這個數據可以推斷出池塘有多少斤蝦,有助于分析應該吃多少料,池塘缺氧是不是由蝦引起等等。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