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聯水產(6.58 -0.60%,買入)在8月9日披露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湛江國聯水產種苗科技有限公司自籌資金不超過4.8億元投資建設對蝦工廠化養殖項目,項目將分三期建設各對蝦工廠化養殖基地,各對蝦工廠化養殖基地獨立包含對蝦養殖車間及配套設施建設和設備購置。項目全部建設完成達產后形成年產6000噸鮮活對蝦的生產能力。其中,一期基地位于廣東省湛江市南三島,二、三期基地擬分別另選址廣東省惠州市與海南省等地。
這一大幅擴產動作的背后是國內居民飲食消費不斷升級的大背景。國內對蝦一直保持巨大的市場需求及供應缺口。據業界評估,2015年中國對蝦消費市場有約30萬噸供應缺口主要依賴進口彌補。經過測算,公司預計對蝦項目一期基地建設完成并達產后將年均新增營業收入1.6億元,年均新增凈利潤0.7億元,稅后靜態投資回收期(含建設期)為3.1年。
另一方面,國聯水產作為國內對蝦行業龍頭企業,在種苗、飼料、養殖示范、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環節具有深入布局。該項目的成功實施,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強對蝦養殖業務,從而充分發揮公司在對蝦質量控制、產業鏈協同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種苗、飼料、生產等上下游相關資產使用效率,提高公司整體盈利能力。
從技術方面,公司承擔了“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省部產學研——南美白對蝦健康養殖水質和環境信息無線監控網絡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廣東省健康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廣東對蝦產業化推進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等省、部級科研項目的研究開發工作,具有良好的養殖技術研發及實踐基礎,并已申請3項對蝦工廠化養殖相關專利。該項目在技術上可行。
這一投資計劃披露后,長期跟蹤國聯水產的招商證券(16.73 +0.30%,買入)分析師周莎即發布研報指出,由于臺風影響,公司去年的對蝦養殖約虧損1000萬;今年上半年在養殖技術上獲得突破性進展,預計全年將貢獻約1000萬凈利潤。此外,通過引進海外先進技術,投資建設工廠化養殖項目,預計在未來兩到三年將提供巨大的業績增量。
周莎還表示,國聯水產是我國僅有的兩家國家級南美白對蝦遺傳育種中心之一,具有全球領先的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能力,在國內對蝦產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巔峰時期占據國內出口美國對蝦總量的40%。如今公司已經掌握核心技術,憑借其資本優勢,將迅速進行工業化推廣,并在中短期內憑借技術領先優勢而享受極高的利潤率。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