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水產養殖格局,逐步集約化、產業化,并呈現多元性。不管從業人員是否意識到,或者已經參與到養殖變革中,行業的發展必然要求我們轉變經營和養殖理念,只有務實創新才能在新形勢下分得一杯羹。
一次出診費要5000元 有償服務引行業熱議
筆者了解到,8月22日晚上,一個名叫“江蘇河蟹產業群(蟹師會)”的微信群出現了一則引發大討論的消息:“螃蟹很多在蛻五殼,出現了很多人為或者天氣引起的所謂的‘顫抖病癥狀’,其中一位技術人員經過多年的跟蹤和檢測發現多重原因和處理方法,五天就能恢復正常,出診費5000元一次。”這位技術人員向媒體表示,他曾經成功治療兩例“顫抖病癥狀”,可為有需要的養殖戶提供治療方案,但要簽免責協議。
這則案例,有兩個核心點值得我們思考:
1、互聯和網絡,讓我們的養殖變得更輕松。但這種服務的無償性,是否限制了服務的有效性?
2、水產動物疾病的病原和機體免疫極易受到環境的改變,呈現錯綜復雜或者極其相似的癥狀,從業者水平參差不齊,甚至專業度不夠。如果這種服務有償,標準如何確定?
水產養殖技術服務有哪些?
我們知道,水產服務兩大主體為“飼料或藥品生產企業”(服務專家、飼料企業服務部和銷售體系)和“養殖過程參與者”(養殖戶、經銷商和魚販),我們不妨來看看各自的定位及服務類型:
1、飼料或藥品生產企業的服務
飼料企業往往提供的是無償服務,服務的意義在于通過養殖環節、養殖過程可控,盡可能實現用戶增產增效,彰顯飼料產品效果,助推銷量增長。
藥品企業提供的服務有償性較為突出,其表現方式為:藥品價格。服務的目的在于通過精準的診斷、科學選擇藥物并確定劑量、采取正確的使用方法,解決當前養殖的實際問題。
2、養殖過程參與者的服務
這個方面主要有兩大主體——經銷商和魚販。經銷商的服務,主要是把關飼料品牌、為用戶提供資金支持。而魚販的服務,就是及時拉售成魚,拉網前后規格、皮毛等把關,為用戶提供售魚(特別熱水魚)支持。
總結:水產服務的兩大主體,服務的內容大同小異,都是想要為終端養殖戶解決:養殖動物生長和養殖過程病害防治的問題,最終實現養殖增效。正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我們提供的服務是一種必然,即無償,用戶層面也不會注重服務本身的價值!
科學的養殖模式引領行業變革 對通威科技服務理念的幾點思考
那么,我們的養殖戶,究竟需要什么樣的服務?讓我們再次走近通威365模式:
3:合理搭配三類魚——重點強調優質苗種、放養密度和增效魚的價值;
‚6:六大關鍵技術:〖1〗底排污:在養殖過程中,有效排出魚塘底部有毒有害物質,大大減少疾病發生;〖2〗產品精準組合:放養模式設計、通過產品套餐組合,減少浪費,有效減低生產成本,縮短養殖周期;〖3〗均衡增氧:合理配置增氧設備(特別是微孔增氧),四機一體,立體增氧,有效降低餌料系數,降低養殖風險;〖4〗藻菌調控:通過對通威動保品使用組合、用量用法總結,固化通威水質調控方案;〖5〗魚病防疫:以通威藥敏數據為指導,集專家團隊力量,制定魚病防疫系統方案;〖6〗通威一技術:智能監控,遠程控制,讓養殖變得更輕松。
2014年-2016年,通威365示范基地各項數據顯示:所輻射區域的放養模式得以優化,養殖戶對于這種盈利方案設計需求迫切;先進的漁業設備,微孔增氧、電化水等普及速度非常快。 我想,如果有償服務被認可,用戶能夠接納的一定是通威365模式。
水產行業有償服務的可行性:以“動保”和“機械”為載體
1、 終端用戶只對“投入小、見效快”的技術(服務)感興趣。比如,微孔增氧,真正地解決梅雨、陰雨和高溫低壓天氣吃食問題,并能顯著降低餌料系數;
2、建立養殖動物病害系統防治方案,明確藥物機理,生態防控疾病。用戶的標準,往往是“眼見為實、耳聽為虛”,監督用戶執行動保方案,定期對養殖動物進行健康檢查(特別是鰓、內臟),照片、文字對比記錄,做到有據可依;
3、完善水質調控方案,保持肥活嫩爽,保證充足溶氧。普及PH值、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水質指標的意義,示范戶塘和對照塘定期檢測,對比。
總結
誠然,在水產行業要實現有償服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筆者認為,有償服務的意義在于:通過科學養殖模式的指導,以互聯和網絡作為信息平臺,以“動保”和“機械”作為載體推廣技術方案,可以顯著降低養殖綜合成本,最大程度實現養殖增產增效。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