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日,三亞崖州中心漁港正式開港,標志著三亞“三港分離”終于實現,推動了三亞崖州新灣區發展,促進三亞漁業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漁民的幸福家園,有助于海南更好地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和“海洋強國”戰略。開港一個月過去了,南海網記者跟隨著三亞崖州中心漁港的建設步伐,探尋中心漁港的未來。
崖州中心漁港投產助推漁業產業轉型升級
一艘艘漁船整齊地停靠在嶄新的碼頭邊,隔著一條寬闊的大道是全新的大型冷庫和交易大廳,一些配套工程還在繼續施工……這是南海網記者9月2日在三亞崖州中心漁港看到的景象。
三亞城管公司給崖州中心漁港的定位是:集生產作業、后勤補給和海產品加工于一體的中心漁港,打造海南規模最大、設施最全、全國一流的現代化的綜合性、多功能的中心漁港,提升三亞漁業綜合生產和交易水平。
“三亞‘三港分離’的愿景實現,特別是三亞崖州中心漁港正式投產,將助推三亞漁業產業轉型升級。”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長章華忠表示,崖州中心漁港項目建成后,是南海漁場作業船舶停泊、避風、卸漁交易、補給最便捷的基地,是海南省南部地區最好的漁港之一,不僅能促進傳統漁業轉型升級,還可以依托該港進行國際漁業合作。未來,該漁港將通過市場化運作,引進國內外先進的進口及出口水產品生產和貿易類企業,補齊三亞海產品種類,發展休閑漁業、觀光游覽、海上垂釣旅游、漁業體驗娛樂、海洋產品會展交易,重點發展有體驗式的時尚休閑娛樂綜合體、海洋漁業文化展覽館、酒店等,建成展示三亞“漁人、漁業、漁文化”的美麗漁村、漁業風情小鎮、海濱樂活旅游目的地和海洋產業中心。
幫助漁民“洗腳上岸”促進轉產轉業
“目前,海南省近海漁業資源正在走向枯竭,漁民進行遠海捕魚的成本越來越大,引導部分漁民轉產轉業是切實可行的經濟轉型方法之一。”章華忠介紹說,三亞搬遷到崖州中心漁港的外港籍漁船1000多艘,本港籍468艘。目前已搬遷的主要是大漁船,對于一些無法搬遷的小型漁船,政府將以補貼的方式,回收小船,讓漁民就地轉產“洗腳上岸”,從事第三產業。
例如,漁民對船只駕駛技術及對海洋熟悉,是非常好的游艇業人才儲備源。而且,三亞游艇業“藍領”人才大量缺乏,僅在游艇服務業范疇內,船長、水手、碼頭管理、船艇維修、游艇服務員、海上加油、海上救援等職業都具有較強的優勢。為此,章華忠建議下一步,三亞相關部門可以與當地游艇企業和游艇會溝通,聯合提供免費培訓和低費用的專用執照考試引導漁民改行從事游艇服務業。
同時,章華忠還建議政府部門在滿足安全的前提下,讓部分小型漁船通過規范的管理發展游釣業和休閑漁業。 “游客可以在漁港觀看漁民作業,體驗漁民生活,品嘗南海美味海鮮!”章華忠表示,未來,游客有望在漁港周邊景區游玩的同時,又可在漁港享受美味的海鮮。如此,崖州中心漁港為漁民轉產轉業、提供就業、增加收入提供了渠道,給三亞崖州區的經濟注入強勁的活力。
三亞年內將建成33艘大漁船向遠海要效益
如今,海南南部地區最大的中心漁港已經開港,如何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向深海、遠海要效益,幫助漁民兄弟實現“造大船、闖深海、賺大錢”的愿望?章華忠告訴記者,目前三亞已建成23艘800至1000噸的大型鐵質漁船,預計今年內共建成33艘。
據了解,近年來三亞原有的漁業捕撈生產能力開始減弱,不少漁船噸位小,只能在近海作業,使漁業產量和經濟效益受到限制。為了滿足漁民造大船闖深海的需求,數年前三亞就出臺了《漁民造船補貼管理辦法》,對建造鋼制漁船的本地漁民進行專項補貼,使漁民們造大船闖深海的積極性得到極大地的調動。
“國家一直都在鼓勵造大漁船,闖遠海,賺大錢!”章華忠說,目前在三亞建造一艘800至1000噸的大型鐵質漁船,大約需要1200萬元左右,那么國家將給予1/3的財政支持,其余的通過銀行貸款及自籌,這條途徑在三亞已經解決了23艘。
據悉,瓊三亞F8168船就是受益者之一。去年該船隨大型遠洋捕撈隊伍從三亞出發,和另外24艘船共赴南沙進行捕撈,經過40多天的作業,共收獲了1500多噸漁貨,其中金槍魚就200多條,總價值達800多萬元。“對于普通的漁民來說,可以通過參加合作社的方式來造大漁船。”章華忠說,獨家獨戶可能難以拿出大量資金,希望三亞本地的漁民能聯合起來,造大漁船,闖遠海,賺大錢。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