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在自然出版集團旗下的綜合類刊物《Scientific Reports》上在線發表了黃鱔性逆轉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黃鱔(Monopterus albus)主要生活在亞洲地區,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自開始人工養殖以來,野生資源日漸減少,養殖苗種逐漸短缺。由于黃鱔具有由雌到雄轉變的性逆轉現象,人工規模化育種存在困難。對黃鱔性逆轉機制的研究不僅對闡明黃鱔的發育機制具有重要理論意義,而且對黃鱔的科學人工養殖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研究發現,在黃鱔性逆轉的過程中,雌激素受體α在不同組織中均有表達,在肝臟中表達量最高,在性腺中表達量位列其次。在性腺發育過程中主要在卵巢IV 和V期、精巢II和III期高表達。免疫組化結果表明,雌激素受體α主要分布在精巢和卵巢的精母細胞和卵母細胞的細胞膜上,染色體原位雜交研究可將雌激素受體α定位到黃鱔染色體上。研究表明,該基因對性腺的發育和分化具有重要作用,為闡釋黃鱔的性逆轉機制豐富了研究基礎。
研究論文題目為“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expression profile of the estrogen receptor α gene during different reproductive phases in Monopterus albus.”。第一作者為丁煒東副研究員,通訊作者為邴旭文研究員、趙法箴研究員。《Scientific Reports》期刊影響因子5.228。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