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對蝦養殖成功與失敗,有氣候客觀的因素,但主要還是人為的能動因素。
◆ 失敗并不需要理由,但成功總是有方法的。
◆ 你與成功養蝦的距離有多遠,不是你管控工作的力度和深度問題,而更多的是思路和方法上的問題。
◆ 成功養蝦,是一個科學、系統的管理工程,需要你面面考慮周全,在思路與方法上行之有效,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掌控環節上要做到細致深入,達到解決系統問題的深度和力度。
1、清塘消毒:你認為清塘消毒的目的是什么?!解讀:清塘消毒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a、養殖前期(投苗前)的清塘消毒;
b、養殖過程中的水體消毒。
投苗前清塘消毒的目的是把水體中的有細菌、病毒、原生動物殺滅,徹底清除干凈阻礙對蝦健康生長的敵害生物;對蝦養于過程中的消毒目的是殺滅水體中因飼料殘餌、對蝦糞便、死藻在厭氧條件下滋生的細菌和病毒,控制在對白蝦不產生危害的范圍內。
有一句話:清塘容易肥塘難,清塘的最終目的不只是把池塘所有的病害微生物清除干凈,更重要的是要重新構建好優良的菌藻相,以保障對蝦得以正常健康生長!
關于清塘,你用什么樣的方法清塘?消毒,你用什么樣的產品消毒?!這不僅決定你的蝦是否會被細菌病毒感染,更重要的是決定你下一步肥水育藻、穩水養藻的難度和力度。
中國白對蝦養殖產業聯盟給出行之有效的清塘消毒方案為:
a、投苗前清塘消毒:老化酸化泥底塘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茶麩消毒;新建泥底池和高位池使用二氧化氯+強氯精消毒。
b、投苗后,在養殖過程中的消毒:主要為下雨后因倒藻引起的病害細菌的繁殖,用中草藥萃取液+高穩定性聚維酮碘潑灑進行處理;池塘底質殺菌:主要用高穩定性片狀二氧化氯進行拋撒,在底部緩慢釋放氯離子以有效消殺病毒、細菌、真菌和各種孢子類,投苗后15天開始投放,以后每隔5-7天拋撒一次;其次是用中草藥底質改良劑進行池底消毒殺菌。
會員們,你是否按這樣的方案做過呢?!你們是否有更好的清塘消毒方案呢?如沒有,對照改變一下,或許你就離成功走近了第一步。
2、肥水育藻:現在養蝦就這三種常見的養殖水色:
一是茶色硅藻水;
二是以小球藻為主的綠藻水;
三是硅藻、綠藻共生的黃綠色水。
a、育茶色的硅藻水為主的水體,養殖前期幼苗生長速度快,活力強;養殖中后期不易產生白便,但水色不易穩定。硅藻大多為底棲藻類,生長在水體中下層,所以主要培育硅藻的水體透明度一般為30公分以上,但到了養殖中后期,大多育硅藻水的池塘變為了醬油色水,透明度不足10公分;池塘水體中上層基本上就是以甲藻和裸甲藻為主了,這樣,對蝦就易出現甲藻中毒性慢料的情況。
b、以小球藻為主的綠色水體,藻相單一,水色較穩定,水體緩沖力強,不易引起水變,但到了養殖中后期(約40天后),水體逐漸變為濃綠,透明度極低,進入高溫養殖期水體中藍藻(尤其是微囊藻)暗長,對蝦出現慢料、白便情況嚴重。 c、以硅藻、綠藻共生的黃綠色水是我們期待的水色,肥起此種水色清新活爽、透明度始終維持在35公分左右,對蝦生長快,活力強,一般養到四十天沒出現多大的問題。現在關鍵的是:你池塘的水色如何?育硅藻水或綠藻水你養殖成功過嗎?如不算成功,關鍵問題出在那里?你育過黃綠色的水嗎?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肥起肥活嫩爽的黃綠色水體?
中國白對蝦養殖產業聯盟給出的成功肥黃綠水方案是:
清塘消毒、解毒后,先用海之瀾+碳源培菌活水;第二天再用酵素菌發酵綠藻營養基肥+酵素菌硅藻營養液肥+酵素菌原液+碳源浸泡一晚后于第二天潑灑。
你通常育的是什么樣的水色?!用什么樣的肥水產品培起水色?!這不僅關系到下一步你穩水的難度,還與對蝦的應激性病害的產生密切相關!請大家對照著看看,或按以上方案試做一下,你離成功又將近了一步。
3、如何穩水?!這對養殖前期40天來說,是關系到成敗得失的大局問題;投苗~養殖前期40天穩水是一切養護工作的中心和重心,,要“穩定壓倒一切!”。穩水就是穩定菌藻相,如何穩水,拿什么來穩水?!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中國白對蝦養殖產業聯盟一再強調和推廣的可行穩水方案為(尤其是高位池養殖):
a、第一關:肥水前先用乳酸糞腸菌海之瀾+碳源潑灑一次,以后每12-15天重復潑灑一次;
b、肥水后第3天用酵素菌液+碳源浸泡一晚后潑灑一次,以后每3-5天重復潑灑一次(泥塘每5-7天重復潑灑一次),這是穩水最關鍵性的步驟!用此法穩水,水色清爽,肥而不濃,透明度始終保持在20-35公分,下雨水色不易變,對蝦照樣上料正常。
c、投苗第5天后,用礦物元素潑灑一次,以后每5-7天定期潑灑一次,一來可以有效保證對蝦正常脫殼硬殼;二來可以有效調節、維持水體的硬度,以有效穩定藻相,不易倒藻。會員們,如果你們的水一再易變清變綠變混濁,又沒有更好的方法,不如對比對比以上方案,試行一下,或許你就離成功養蝦又走得更近了!
4. 關于控菌:控菌控什么?白對蝦養殖聯盟的解讀為:
一是控制病害性細菌、病毒和條件性致病菌的繁殖生長;
二是保持有益菌的種群優勢。
中國白對蝦養殖產業聯盟給出成功的產品控菌方案為:
a、養殖前期主要用海之瀾+碳源浸泡1小時后潑灑主要用于控制副溶血性綠弧菌、鏈球菌、真菌的繁殖;養殖中后期主要用海清產品+碳源潑灑主要用于有效控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條件性致病菌的繁殖;
b、保持有益菌的種群優勢其實就是上面我們提到的穩水方案:以菌養藻,以菌抑菌!保持有益微生物的種群優勢,只要在穩水工作方面做到位了,什么問題都容易解決。會員們,你們有更好的控菌方案嗎?!你們用什么方式做控菌?!成效如何?在此特別說明:穩水與控菌是相輔相成的,控菌是基礎,穩水是結果。
5. 關于解毒:解什么毒?!兩種類型:一是水體中有機質不完全分解的產物如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二是死藻產生的藻毒素及有害菌產生菌毒素。如何解?!用什么解?這有兩方面的解毒方案:
一方面是降解氨氮用凈水型分解菌+氧化劑;降解亞硝酸鹽用硫代硫酸鈉類水質解毒劑(主解水體)+純生硝化菌(主解腸道內亞硝酸鹽累積毒素);
另一方面是用解毒果酸+高純腐植酸鈉潑灑主解水體死藻毒素;用解毒果酸+中草藥萃取解毒抗菌液潑灑主解水體有害菌毒素;采用誘食酵母多糖、酵素菌、海清產品拌料內服的方法進行,主解腸內毒素。
解毒是白對蝦養殖最重要也是最常規要做好的工作,解毒的基本要求:一是不要傷水傷蝦;,二是要有針對性,能有效主解體內外毒素;三是解毒與補充能量、恢復對蝦活力同步進行,也就是說在解除毒素的同時能有效補充能量與維生素,迅速恢復對蝦活力,這是解毒達到效果的關鍵!會員們,對照一下,你做好解毒工作了嗎?
6. 應對氣候變突產生的應激性病害:
一是如何應對臺風暴雨?!穩定菌藻相是應對臺風暴雨以“不變應萬變”的有效方法;穩水,平時以菌養藻是基礎,解毒是保證。成功的產品應用解毒方案為:
a、對蝦動物本身,下雨前潑灑解毒維C+拌料誘食酵母多糖;
b、對養殖水體:下雨前2天提前用酵素菌+碳源潑灑是保持雨后不出現大量倒藻的關鍵!
c、雨后及時用果酸+中草藥萃取液解毒;用酵素菌液+碳源迅速調回菌藻相是防控雨后出現應激性病害的關鍵性措施。
二是如何應對氣溫驟變,如南轉北風天,北轉南風天等?!這里我們認為最緊急的一點就是要及時補充能量和B類維生素,從重點提高對蝦的免疫力和抗應激力著手:用能量果酸+高純腐植酸鈉潑灑;用誘食酵母多糖+低聚寡糖+海清產品拌料內服。同時,應對連續低溫陰雨天,除了用誘食酵母多糖+低聚寡糖+海清產品拌料內服外,主要還得用具有增氧、補鈣、解毒功能的氨基葡萄糖酸鈣進行潑灑。
7. 關于白對蝦本身的防病保健:
一 是用誘食用誘食酵母多糖+低聚寡糖產品拌料內服以全面提高免疫力和抗應激力;
二 是用酵素菌+低聚寡糖拌料內服以有效排解腸道內藻毒素及有害物質(如亞硝酸鹽等)累積,主控綠弧菌、鏈球菌定植感染腸道;用海清產品+紅糖拌料內服以有效清除腸道抗生素藥殘,清除腸道內有害菌毒素,主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定植感染。
三 是用中草藥萃取護肝液+中草藥萃取解毒抗菌液+果酸解毒劑潑灑(投苗后第7天、17天、27天),以有效促進轉肝期肝膜的形成。
四 是高溫天用清涼解毒型中草藥+維C拌拌內服,同時用中草藥底改外用潑灑以增強肝胰臟的解毒功能,安神定驚,減少高溫天對蝦應激反應。
8. 關于防控晚間環境綜合性偷死癥:一是晚間養殖水體環境的變化為:藻類停止光合作用,水生動物的耗氧量加大,溶解氧不斷下降,PH值下降,有害物質濃度升高,夜光藻夜光菌易繁殖,池底有害菌易繁殖生長,如為高溫天,晚間水體環境相對白天來說,白對蝦是比較難受的時段,尤其是最后一餐吃得過飽的大條蝦。二是晚間除了加開增氧機,以前你做了什么防控性的工作?用什么方法防控晚間環境綜合性死底癥?中國白對蝦養殖產業聯盟給出的有效解決方案為:
一是必須潑灑有微量、長效增氧、清涼解毒、安神定驚功效的物質;
二是必須有補充能量和維生素,調節滲透壓的物質。
具體的產品方案如:上海勤王的護蝦仙+解毒救星;蝦師傅金方解毒救星+魚蝦立刻安;泰達曼激活108+保蝦靈等,每晚10點左右兌水潑灑。
9. 其他關鍵的養殖管理環節:比如選苗,如果選經檢測過的1代種苗,養殖成功率就很有保證,雖然會增加一定的檢測費。但大多蝦農是做不到的或不愿去做的。又比如投苗:投苗前1小時先用能量果酸+無機營養鈣劑潑灑后再投苗可有效保證幼苗對養殖池塘水體環境適應快,迅速沉底;投苗后第二天,用酵素菌營養液+蝦片或開品料潑灑:一是可以促進蝦苗迅速上料臺;二是飼料殘餌可有效促進菌藻的繁殖生長,穩定水色。
總之,成功養蝦不是一躊而就,需要從系統上考慮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從對蝦自身免疫保健及對白對蝦賴以生存的水體環境調控入手,從總體上,根本上解決問題,要著重基礎面工作的養護,主抓日常定期性、重復性的養護管理工作。白對蝦養殖用藥有一句精典的話:簡單的重復就是成功!說的是養菌護藻、解毒控菌這些基本面的工作,只要您能定期重復性的做好了,做到位了,養蝦就自然而然獲得成功,那種不重視日常防控養護管理工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成功養蝦涉及到各方面的問題較多,解決問題的力度和層次也難以把握,但往往不是用藥量上的問題,而是思路與方法上的問題,比如應對細菌病害感染性病害,你無論采取何種消殺手段,你都不能從根本上徹底清除病害菌對白蝦的侵害,因為微生物生長的最基本條件為:一是有營養源,二是有適合的水溫,只要這兩者達到了,今天你消毒殺完菌,明后天就會重新繁殖生長起來,而且有可能比原來繁殖得更快更多,所以說采用消殺的思路與方法并不是解決細菌病毒性病害問題行之有效的方法,著力構建有益微生物的種群優勢,以菌抑菌,才能從根本上有效解決問題。白對蝦養殖,從問題處理型的管控思路轉變到防控養護型的管理思路與方法,或許有太多成本因素的考慮,但白對蝦的養殖,從來就是防與控的成功實踐歷程!防控的用藥成本,并不是決定你養殖效益的主導因素,相反,防控管理工作越深入到位,越能降低失敗風險,越能提高你的養殖產出效益!你與白對蝦成功養殖的距離有多遠,往往不是你做不到或是做不好的工作環節,而更重要的是你解決問題的角度、出發點與訴求點。
測一測,你與成功養蝦的距離還有多遠,找到問題的結癥所在,在反思中前行,在前行中不斷改進;失敗并不是成功養蝦的空間距離,并不需要走多遠、還要付出多大的艱辛,而往往更多的是心的距離;不是工作力度與細致度的距離,而是防控思路與處置方法上的距離!而要縮短為0的距離,擁抱成功,唯有改變原有固守的思維管理模式,革新洗面,創新求進,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養殖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