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海參收入的連年下滑,折射出的是整個海參產業的“盛極而衰”——2011年之前,海參產品主打“奢食”概念,在高端消費市場掀起熱潮,各大海參養殖加工企業的毛利潤和增速最高分別達到66%和64%。但在大肆擴張產能后,海參價格開始急轉直下,進而給整個行業帶來震蕩。
以“四大家族”中海參產品營收最高兩家公司為例,2011年,東方海洋海參營業收入1.73億元,毛利潤高達66.32%,同比上漲45.8%;好當家海參營業收入4.24億元,毛利潤高達53.82%,漲幅達到了64%。
在高增長、高利潤的刺激下,整個海參行業開始瘋狂擴張,不少海參企業或登陸A股主板上市,或動輒以數十億的投融資來擴充產能。其中,好當家僅在2011年便募資10.9億元全部投入海參養殖業務,東方海洋也開始擴大建立海參育苗、養殖全產業鏈模式。
然而,伴隨2012年高端消費限制政策及福建、廣東地區大批的“北參南養”,使得海參價格一路走低,進而導致育苗、養殖、加工等全產業出現下行。
“這個時期不僅是大量育苗養殖、加工企業等全鏈條的擴張,就連一些家庭作坊也開始涌入。”邵俊杰告訴新京報記者,此前行業一直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現在的下行,就是為前期的無序擴張買單,整個行業都在逐漸去泡沫化。”
邵俊杰透露,以大連海參為例,在2014年部分企業的終端產品銷售中,大宗采購比例明顯下降,銷售額比正常年份下降30%左右,部分小企業跌幅甚至超過50%,“這也是海參行業20多年發展史上首次遭遇的行業低谷。”
大連瓦房店市海參養殖協會一位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大連海參市場走低的同時,福建、廣東等地的“南參”開始崛起,其養殖周期相比北方海域要縮短一半,并且以低出50%的價格大量上市,拉低了行業平均價格,給養殖企業帶來較大沖擊。“目前行業內認可的說法是,有超過30%的從業者退出,實際上是資本轉投其他更高利潤的行業。”
大連海川集團海參養殖技術總監趙智陽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大連瓦房店謝屯鎮上的3000多家海參育苗場,到2016年已經關閉了70%左右。
轉型平民消費 有望年底反彈
市場環境的變化讓各大海參養殖企業尋求轉型。海參“四大家族”已開始逐漸調整產業重心進行跨界嘗試,如壹橋海參通過并購進入游戲行業,東方海洋試水醫療試劑進行大健康轉型等。
邵俊杰認為,在前期海參行業的快速擴張中,市場以初級加工品為主,附加值較低,開發功能有限,同質化競爭嚴重,難以跳出價格下行的困局。今后必須通過“餐食化”走大眾消費路線,同時加強研發投入推出高附加值產品,以滿足國內區域性消費市場的需求,實現谷底反彈。
“從市場結構來看,零售市場的消費并沒有下降,特別是大眾消費、健康消費的占比正在飛速上漲。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在終端產品上進行改革,開發更多滿足日常消費的預包裝、即食化等產品,以打開更大的市場。”邵俊杰說。
事實上,在持續5年的價格下行中,低效率的養殖大戶、加工企業開始大量退出,整體行業在逐漸恢復供需平衡,多家規模企業寄希望于2017年出現價格拐點,實現平穩回暖。
中國水產品流通與加工協會常務副會長崔和表示,對于海參產業的整體走勢,各家企業要通過建立產地標識、開拓新市場、加速電子商務等舉措,推動海參產業進行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對“北參南養”要正確看待,在苗種、市場上實現南北產業對接、互補發展。
近日,A股海參“四大家族”好當家、獐子島、東方海洋、壹橋海參扎堆發布2016年半年報,有3家的營收集體處于下滑狀態,其中壹橋海參最高跌幅達63.76%。這是繼2011年海參行業出現價格拐點以來,連續第5年下滑,市場態勢仍較為低迷。
不少從業者與行業專家認為,受行業持續低迷影響,至少已有30%的養殖與加工從業者退出。通過淘汰低效能企業,市場正在完成產能結構調整,后續有望通過開發新產品迎合大眾市場,以日常餐食化消費實現整體行業的觸底反彈。
海參價格5年跌幅過半
8月底,素有A股海參“四大家族”的大連壹橋苗業股份有限公司、獐子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東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好當家海洋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集中發布了2016年半年度財務報告,其中3家的營收分別出現10.95%-63.76%的下滑,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只有東方海洋1家的海參加工品業務收入1.55億元,也僅略微上漲3.29%。
2016半年財報顯示,壹橋海參的海參加工品業務收入為3152.9萬元,同比下降63.76%,下跌幅度為四家之首。好當家海參產品營收為2.56億元,同比下跌10.95%。獐子島海參產品營收為7814.7萬元,同比下跌11.18%。
對于海參行業持續下跌的態勢,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曾公開表示,由于在上一個盈利周期大量資本進入海參產業,經過三年左右基本到了一個收獲期,整個產量、資源量有了顯著增長,“導致價格下行,資源區出貨速度慢,消費端也不是那么旺盛。”
事實上,由于高端消費受限、南方海參產能擴充等影響,自2011年起,整個海參行業進入價格拐點,5年里一路飛速下滑,至今仍表現疲軟。其中,海參價格變動最為明顯。
多家企業財報數據顯示,海參價格自2011年走上185.72元/公斤的高位后,已從2012年的166.78元/公斤逐年下降到如今的87.50元/公斤,年平均跌價速度超過12.6%。截至2016年中期,海參價格已較2011年下跌了52.9%以上。
“按照這個下跌趨勢,整個行業承受能力已經到了底限。從育苗養殖到深加工,整個產業鏈已經沒有多少利潤空間。”大連海參商會副會長、海晏堂董事長邵俊杰告訴新京報記者,海參行業目前仍處于擠泡沫、去產能的調整期。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