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調查
今年4月,我省在盱眙、高郵、興化三地推出羅氏沼蝦和小龍蝦養殖互助保險試點,運行情況如何?記者前不久跟隨開展此項業務的江蘇省漁業互助保險協會有關負責人赴高郵等地進行探訪,發現這一非盈利性險種因補貼資金有限,試點規模很小,制約其擴大推廣。
三分之一養蝦戶虧損
在高郵,羅氏沼蝦是單品養殖規模最大的水產品種,養殖面積13.3萬畝,產量約占全省五分之三,全國四分之一。作為河網密布地區,高郵水產產值占揚州全市農業產值40%以上,羅氏沼蝦又占到水產份額的近一半,全市在羅氏沼蝦產業鏈工作的有10多萬人,當地人有言:“羅氏沼蝦打個噴嚏,高郵水產業要感冒”。
“今年蝦子不行哦。”8月下旬,高郵市龍虬鎮興南村養蝦專業戶王錦文說,前幾年30畝蝦塘最好時一年能賺15萬元,正常年景也有五六萬元,但近幾年受病害影響,連年虧錢,前年虧8萬元,去年虧9萬元,今年估計要虧6萬元左右。擁有16畝蝦塘的興南村村民戚永桃也是一臉愁容:“虧大了,沒養頭”。
興南村村委會副主任陳俊豪介紹說,當地發展羅氏沼蝦養殖業有20年歷史,全村80%以上水產養殖面積都養羅氏沼蝦,135戶養蝦戶規模最大的有50多畝,少的也有10多畝。去年村民人均收入1.5萬元,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養蝦收入。近些年,白體病、鐵蝦病等病害高發,影響養蝦戶的經濟效益,去年、前年全村養殖戶有三分之一虧損,一畝塘虧損三四千元,真正盈利的僅一半。
互助保險增添養殖信心
放在過去,養蝦出現病害造成損失,蝦農只能自認倒霉。今年有了互助保險后,參加投保的蝦農多少有點安慰。記者在王錦文提供的一份保險期限從4月29日至8月31日止的保單上看到,投保面積30.4畝,每畝互助保險金額2500元,互助保險費率10%,共計保費7600元。其中:養殖戶自繳1520元,省海洋與漁業局油價補貼統籌資金補貼6080元,算下來,王錦文每畝只繳了50元,還有每畝200元由省海漁局補貼。經現場評估,王錦文養殖的蝦被認定是“鐵蝦”。根據互助保險相關條款,王錦文將獲得9倍于自繳保費的賠償,計13680元。“我投保也只是這些年養蝦不順,希望發生損失時能貼補一下。”王錦文坦言相告。
“鐵蝦病”是羅氏沼蝦的常見病、易發病,也是近年造成養蝦戶損失的主要病害。當地人所稱的“鐵蝦”,實際上是指光吃料不長肉,生長緩慢的那種蝦。正常情況下,一畝蝦塘產量在300公斤以上,好的達到500—600公斤,而蝦患了“鐵蝦病”,產量只有150公斤左右,不僅產量低,蝦子規格也小,售價每斤要比正常蝦低幾塊錢。
“鐵蝦病對養殖戶的影響非常大。”高郵市農委副主任孫桂堯說。他坦承,“互助保險不僅保費低,而且條款貼心,可謂實際、實用、實效。”羅氏沼蝦的保險條款把養殖過程中最容易出損的“鐵蝦病”列入保險理賠條款責任范圍,很接地氣,符合養殖戶的實際需求。保險條款規定,羅氏沼蝦一旦發生“鐵蝦病”,養殖戶最高可獲得自繳保費9倍的賠償,省漁業互助保險協會為養殖戶辦了一件大好事。
擴大受益面還需政府扶持
記者了解到,興南村一開始有63戶養殖戶有投保意向,但到最后只有19戶投了保。“有的怕拿賠款難,有的嫌保額太低,起不了多大保障作用。”68歲的王錦文告訴記者,一畝蝦塘養得順,能賺三四千元,好的時候能達到七八千元。現在的互助保險雖然保費低,每畝只交50元,但發生損失后,每畝只賠450元。這點錢養殖戶有點看不上。養殖戶寧可多交點保費,希望遇到問題時能多賠點,但現在協會的保額就這么多。
在江蘇省漁業互助保險協會秘書長陳耀中看來,“協會已經盡了最大努力。”從今年試點的情況來看,漁業互保協會在興化、盱眙兩縣(市)共承保池塘及稻田套養小龍蝦16446畝,養殖戶自繳保費26.7萬元,協會理賠86.55萬元;在高郵市承保羅氏沼蝦343畝,養殖戶自繳保費1.72萬元,協會理賠8.33萬元。陳耀中坦承,互助保險如果要提高保額,擴大承保面,必須依靠政府財政支持,否則沒辦法做到。
江蘇是水產養殖大省,擁有水產養殖總面積1100多萬畝,漁業產值逾千億元。目前除內塘河蟹被納入省財政農業保險補貼外,其余尚屬空白。應該說,水產養殖保險的蛋糕很大,發展空間也很大。拿今年高郵羅氏沼蝦互助保險試點來說,投保面積共343畝,僅占全市羅氏沼蝦養殖面積的0.26%。若以20%的比例來理賠,則達2.6萬畝,一畝按450元理賠標準來算,需要準備1170萬元,這對一年只有1.3億元保費收入,且還要承擔全省漁船、漁民財產和人身保險理賠職能的非盈利性社會團體而言,沒有政府財政支持,很難維持。“互助保險在漁業養殖保險中的獨特優勢已初步顯現,目前由于補貼資金有限,協會試點規模很小,迫切需要各級財政的資金扶持。”陳耀中表示。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