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曾發現到,新買回來的魚在放入水族箱後的隔天或幾天後,那些從水族館買回來的魚,特別容易死亡!於是你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又到水族館內大肆采購了一批新魚。就這樣過了幾天,同樣的事恰又發生了。總認為是自己運氣不佳,又走進了水族館,這樣的惡性循環不已,導致某些養魚的朋友,喪失了信心,總覺得養魚真的好難喔!但是,仍有些人不畏困難,尋找問題的所在點,經過水族館老板的分析,也順便推銷了一些設備,但始終仍然無法解決問題,因為魚類會死亡的因素太多了,若非當事人也較無法得知。然而,水溫的因素是較重要且易被一般人所忽略的,只是一個小動作--適應水溫。這在一般養魚的書中很少會詳細的提到,而水溫卻經常是造成魚類死亡的原因之一,特別是新購入的水族生物,所以水溫對魚類的意義極為深遠。
換個角度想想,魚類和人一樣是動物,只不過人類比起魚類演化更快,具有更高的智慧,所以,在飼養魚類的同時,會把魚類和人類劃上等號,而將人類的生存方式套用於魚類上,去研究它、飼養它,有了這種“人魚合一”的觀念后,就能在養魚觀念上更上一層。
談到水溫,就好像談到人類環境中的溫度,大自然中有著四季交替,春、夏、秋、冬,每一個季節的溫度皆不同,導致許多疾病比較容易出現在某些季節中,如:秋冬交替,人就容易感冒;冬天天氣冷,人就會想到穿衣御寒;夏天天氣炎熱容易中暑,就會吹冷氣、喝冰水來散熱,當然也有些人與常人不同,在寒流來時,還是背心一件,不畏天寒地凍,換做體弱的人早就進醫院了。把這些人類的生活方式想做是魚類倒也是大同小異。冬季時水溫偏低,魚類常會有白點病的發生;夏季水溫高,水質易惡化、易缺氧、浮頭,而導致死亡。當然,在魚的世界中也有不畏低溫,對低溫耐受程度較強的魚種,例如:孔雀魚、斗魚、鼠魚….等等。也有些魚在-2℃仍能正常生長存活;而有些魚類在水溫高達52℃的高溫下仍能存活,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所以,當你要購買新魚時,一定要知道此魚的適應范圍是幾度到幾度,這些資料在一般飼養熱帶魚的書籍或雜志均能查到,如此才能去選購最適合飼養的魚種。
經常發現身旁的朋友把魚買回來后就直接倒入水族箱中,若以人的觀點試想,跳入一個比體溫相差大的水池中,若水是冰的,人可能就會抽筋、心臟麻痹而死亡;若水溫太熱,可能就會燙傷,變成燙傷的人,可見水中溫度的改變對魚類來說,影響十分深遠。雖然只是將塑膠袋中的魚倒入水族箱中,時間非常的短,但對魚體而言,它的呼吸量改變了,體內血液的酸堿值仍需重新平衡,電解質和體液也發生了阻礙。魚類不安的行為開始出現,抽筋、痙攣等行為發生,魚適應不良,就會慢慢的死去。
溫度的改變有兩種:第一種是把魚置於比原來水溫還要低的水中:第二種是把魚置於比原來水溫還要高的水中。第一種癥狀如上述一樣,會發生痙攣、身體不平衡等行為。第二種癥狀,魚體對水中氣體交換不正常,細胞代謝的酵素失去活性,魚類的鰓容易受損,阻礙代謝活動,產生各種疾病,因而死亡。故水溫過高、過低,對魚類而言,均是一種傷害。
如何讓魚類適應新的水溫呢?一般常用方法是將塑膠袋連魚放入水族箱中,數分鐘後再打開塑膠袋將魚倒入。筆者所采用的方法則是將塑膠袋放入水中,打開塑膠袋後,用鐵絲或S型勾環勾住塑膠袋中一端,使其浮於水族箱中而不讓魚游出,放置數分鐘後,利用溫度計測量袋中之水溫和水族箱之水溫,測得兩水溫相同即表示完成,之後可加入水族箱中的水於袋中,慢慢使水質相同。魚類在適應水溫時,可能要花費數分鐘到數天之久,因受到許多溶氧量、季節、魚種、魚體狀態等因素影響而有所不同,但上述方法可讓新購入的水族生物能更快適應水溫。
而在適應水溫時,高水溫比低水溫時所需的適應時間較短,故可藉由加溫器將水族箱水溫提高到一定的安全范圍,讓魚類能夠更容易去適應水溫,減少適應時間、進而減少死亡。
本篇以淺略說明來敘述,結合“人魚合一”的心來做譬喻,無非是要把魚當作“生命”來看待,而不是魚死了買的心態來養魚,如此每個人都能把魚養好,而不再是一種難事了。
南方漁網編輯:陳如燕
發表評論 |
用戶昵稱: | |
評論內容: |
|
滑動完成驗證: |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水族養殖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